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雜語)若但依生觀順觀二者,則十二因緣為苦集之二諦,即無明行愛取有之五支為集諦,餘七支為苦諦也。若依生滅二觀...(譬喻)法華三軌中譬慈悲為如來之室。法華經法師品曰:如來之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也。...【覺分相應增上慧住】 p1456 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頁云:云何菩薩覺分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以世間淨智所依等持、為...彌蘭陀,梵名 Milinda,巴利名同。意譯作慈王。又稱畢鄰陀王、旻鄰陀王、彌蘭王。係指紀元前二世紀後半葉希臘人大夏...【無分別】 p1052 顯揚十七卷五頁云:復次如是所說無分別者,於何等法,說無分別耶?頌曰:於法及法空,無二種戲論...禪林用語。白衣,於佛教中多指在家人,然此處則泛指一般無位無官之在野平民。白衣拜相,謂本無任何地位官職之一介平...謂有一類。若親教親教類。軌範軌範類。及餘隨一尊重可信。往還朋友。如法告言。汝從今去。勿壞身業。勿壞語業。勿壞...生於無色界非想天,入滅盡定,想受俱滅,名想受滅無為。...(雜語)色慾之害也。止觀四曰:如禪門中所說:色害最深,令人狂醉,生死根本良由此也。...即命盡死與外緣死二者。(一)命盡死,謂全其天命而死者。又分為三,即命盡非是福盡、福盡非是命盡、福命俱盡等。(二...子題:三機、上機、中機、下機、殷鑒兩典、兩典、韋編三絕 戒本疏·序:「至如四分肇興,祖習[帛*系]遠;正法初百,...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曹彬是宋朝的一位大將,他幫宋太祖平定天下,功勞很大。 有一天,曹彬遇到精於相術的陳搏(希夷)先生。陳搏告訴曹...問: 觀經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心是無形...佛學是一種心理學,最著重心理訓練和修養。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這因地,正指學佛初發心時,先把用心搞好...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界勝義。世界勝義主要是一種人天乘的道理,講到世間的因果關...軍隊 所言公門修行,不專指誦經持咒念佛而已。必須盡己職分,除暴安良,並所統之士卒,一一皆以除暴安良保護人民為...過去有一個人,夫婦結婚好幾年,他們一直渴望著有一個兒子。尤其丈夫等得最著急,為了生子,他就又娶了一個小妾。因...這個禮拜在慈老法師引證勒那三藏裡頭說,禮拜有七種。內無恭敬心,沒有恭敬心的禮拜,只是形式,五體不投地。像很多...知道了用功方法之外,參禪之士尚須提防禪病,以防走錯了路頭。這裡所說的禪病,主要是指在修行過程中所有障礙修行的...
道基(唐益州福成寺)[《續高僧傳》卷十四]
【歷代名僧辭典】
釋道基。俗姓呂氏。河南東平人也。素挺生知譽標岐嶷。年甫十四。負帙游於彭城。博聽眾師隨聞成德。討論奧旨則解悟言前。披折新寄則思超文外。故徐許騰其明略。河海重其義方。致使儕等高推前修仰止。隋太尉尚書令楊素。負材經國任總權衡。嘗奉清猷躬申禮敬。敘言命理噎嘆而旋。顧諸宰伯曰。基法師佛法之後寄也。自見名僧罕儔其匹。即請於東都講揚心論。既夙承風駕體預當衢。游刃眾部玄機秀舉。遂能談寫河傾響對雷動。於時大業初歲。隋運會昌。義學高於風雲。搢紳峙於山嶽。皆擁經講肆問道知歸。踵武相趨遐邇鱗萃。乃纘雜心玄章並抄八卷。大小兩帙由來共傳。成得諸門自昔相導。皆經緯部裂詞飛戾天。控敘抑揚范超前古。自爾四海標領盛結慧日道場。皆望氣相師指途知返。以基榮冠望表韻逸寰中。大業五年敕召來止。遂即對揚玄論允塞天心。隋後解統玄儒將觀釋府。總集義學躬臨論場。鑾駕徐移。鳴笳滿於馳道。御筵暫止。駐驆清於教門。自大法東流。斯席為壯觀也。時仗辯之徒。俱開令譽。及將登法座各擅英雄。而解有所歸。並揖基而為玄宰。既居眾望經綸乃心。便創舉宏綱次光帝德。百辟卿士。咸異向而共嗟焉。有隋墜歷寇蕩中原。求禮四夷宣尼有旨。乃鼓錫南鄭張教西岷。於是巴蜀奔飛望煙來萃。莫不廓清游霧。邪正分焉。敦閱大乘弘揚攝論。釐改先轍緝纘亡遺。道邁往初名高宇內。以聽徒難襲承業易迷。乃又綴大乘章抄八卷。並詞致清遠風教倫通故覽卷履軾若登龍門焉。信鴻漸之有日矣。故貞觀帝裡。宇內知名之僧。傳寫流輝實為符契。但以世接無常生涯有寄。將修論疏。溘爾而終。以貞觀十一年二月。卒於益部福成寺。春秋六十有餘矣。時彭門蜀壘復有慧景寶暹者。並明攝論譽騰京國。景清慧獨舉詮暢玄津。文疏抽引亟發英采。暹神志包總高岸倫儔。談論倚伏態出新異。數術方藝無學不長。自預比肩莫有淪溺。末年耽滯偏駁遂掩徽猷。故不為時匠之所班列。
上篇:智琰(唐蘇州武丘山)[《續高僧傳》卷十四] | 下篇:道愻(唐蒲州仁壽寺)[《續高僧傳》卷十四] |
【有尋有伺法】 p0549 品類足論六卷十七頁云:有尋有伺法云何?謂尋伺相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