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一)梵語 dharma。又作達磨。意譯法。即保持自性而不改變之意。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大四三·二三九下):「法謂軌...【上品有愛】 p0232 瑜伽九十五卷九頁云:上有愛者:謂卽如是行相差別,作是念言:願我定有。猛利思求四種相愛,應...【依他起相】 p0768 如一切法相略有三種中說。 二解 攝論二卷一頁云: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謂阿賴耶識為種子...(名數)五種之過失有種種。...謂專修一善。即舍棄餘法而專行一法。[教行信證卷六](參閱「專雜二修」4514) p4513...(菩薩)Vajrakhyāti,胎藏界金剛手院三十三尊之一。主如來精進勇猛之德。秘藏記末曰:白肉色,左手持蓮華台,有三...中國佛教宗派。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 史略 ...唯一真實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諸佛平等的法身,從本以來,不生不滅,非有非空,離名離相,無內無外,唯一真實,...(天名)胎藏界曼陀羅第十二外金剛院之一眾,作音樂之天部也。胎藏界曼陀羅大鈔七曰:是八部眾緊那羅眾也。法華疏曰...觀察一切眾生皆緣生性空的禪定。...(人名)梵名阿彌都檀那Amṛtodana,釋種師子頰王之子,釋尊之叔父也。父為師子頰王,諸經論多一致,但五分律十五以...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i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行持語錄 這部份開示,是從一九七八年冬季開始,至一九八一年秋季,共歷整整三年,其中地點,曾記有福利社、寺務...1-3、【懷疑心、起噁心、不誠心】,有這三種心,持咒必不如願 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雖然改善了。但心裡的承受壓力也日益增加了,一些關於時代引起的疾病也越來越多了,盤點...昨天講到,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態。所有的宗教活動、宗教修持和修養,也都是把動和靜...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這一天,長安城寬達150米的朱雀大街,老早就被四面八方趕來的民眾擁堵得水泄不通。大...在一個非常寒冷的大冬天,一個流浪者來到一位比丘的禪室,他因為飢寒而顫抖。 你可以看出來,我不僅飢餓也受凍,全...山上有座廟,廟前有棵樹。 院裡有功德碑,碑上第一行是賈先生的大名。 賈先生每年元宵節都要上山來,看看自己的名字...永信法師,少林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道愻(唐蒲州仁壽寺)[《續高僧傳》卷十四]
【歷代名僧辭典】
釋道愻。姓張氏。河東虞鄉人也。神氣高邈器度虛簡。善通機會鑒達治方。子史流略嘗頗游處。護法御眾誠其本據。雖大通群籍。偏以涅槃攝論。為棲神之宅也。與弟道謙發蒙相化。俱趣曇延法師。延正法城塹道俗宗歸。觀屬天倫可為法嗣。乃度為弟子。荷擔陪隨。游棲宮闕講悟談述。皆簉下筵欣敘玄奧。每思擊節。故聽涉乃多而特覽其綱要。登預講釋屢結炎涼。三晉英髦望風騰集。晚住蒲州仁壽寺。聚徒御化樹業當衢。然以地居方會。賓旅湊從季俗情蕪多縱凡度。既行向背憎愛由生。愻道會晉川。行光河表。日延主客資給法財。皆委僧儲通濟成軌。或有所匱者。便課力經。始周告有緣。德洽民庶。為無不遂。所以方遠傳譽更振由來。自蕃王府宰台省群僚。並紆駕造展。諮謁餘訓或匆遽不過者。心愧悚戰。如謂有所失矣。斯固德動物情。為若此也。愻癊道自資坐鎮時俗。雖復貴賤參請。曾無迎送。加以言笑溫雅談謔任時。接晤緣機併稱詞令。而奉禁守節不妄虧盈。頻致祥感時所重敬。大業末歲妖氣雲奔。因事返京夜停關首。所投主人家有五男。又勾外盜。見愻馬壯。欲共私之。夜往其所。乃見十人圍繞其馬形並雄怒擐甲執兵。眾盜同怖。因之退縮。細尋不見。又往趣之還見如初。無敢近者。進退至五遂達天明。既不見人。知是神感乃合面歸懺焉。其冥通顯益如此例也。又以仁讓之性出自天心。預見危苦。哀憐拯濟無擇怨憎。通情盡一。唐初廓定未拔蒱州。愻與寺僧被擁城內。時有一僧恆欲危害。非類加謗乃形言色。愻雖聞此曾不輟慮。既規不遂乃欲翻城。事發將戮並無救者。愻涕泣辭謝於執事曰。此僧為過事屬愻身。教導未通故為罪釁。此則過由愻起。宜當見戮。苦復設諫。執事知是其敵。而不忍見愻之云云。遂即釋放。自此已後更發仁風。據事引之。達量之弘者矣。逮貞觀中年冬。有請講涅槃者。預知將終苦不受請。前人不測意故鄭重延之。乃告曰。所以固辭者。不終此席耳。不免來意且後相煩。遂往王城谷中。道俗齊集。愻登座主題已告四眾曰。世界法爾不久當終。敢辭大眾。云何偈後請寄來生。遂依文敘釋。恰至偈初即覺失念。經才三宿卒於山所。春秋七十有五。即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也。闔境同號若喪考妣。當夜雪降週三四里。乃掃路通行。陳尸山嶺。經夕忽有異花繞尸周匝披地踴出。莖長一二尺許。上發鮮榮。似款冬色而形相全異。七眾驚奉悲慶喧山。有折將入城示諸耆宿。乃內水瓶中者。至明年五月猶不萎悴。後拔之於地。方始枯矣。其冥祥所感希世如此。晉州有人性愛遊獵。初不奉信。有傳遜之祥兆達其耳者。乃造山覓之。花滅尸亡唯睹空處。仍大哭曰。生不蒙開信。死不蒙花瑞。一何無感。必神道有征。願重靈相。言訖地踴奇花還長尺許。欣慰嘉應。遂折取而歸通告鄉川。由斯起信。並近年目信可妄傳乎。愻弟道謙。學行之美少劣於兄。而講解十地有聞關表。以仁壽住寺既濱關路。每因此囂塵地接京都亟勞人事。乃顧言幽遁歷觀山水。谷號王城。因而棲處。時復登高臨遠。摛體風雲具引名篇。高調清逸道俗賓會。又聚山門談謔引心未曾虛老。以貞觀元年卒於山舍。春秋六十七。愻撫之灑淚。與弟子道基等闍毗遺陰。收其餘塵散之風府。追惟恩悌。為造釋迦磚塔一軀。勒碑樹德沙門行友為文。
上篇:道基(唐益州福成寺)[《續高僧傳》卷十四] | 下篇:慧頵(唐京師崇義寺)[《續高僧傳》卷十四] |
(本生)報恩經四謂昔有國王,欲得雁肉,使獵師捕雁。時有五百雁過虛空,雁王誤落網中。獵師大喜,將取殺之,有一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