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治病方法有二: 一、先正治法: 一、治大藏病 分三: 一、修止治病 二、作觀治病 三、藥...戒本疏·九十單提法:「論犯五緣:一、是足食,二、足想,三、已食舍威儀,四、無因緣,五、更食。犯。」(戒疏記卷...(術語)持無盡之法而生無量之性功德,名為法界,由此法界應眾生之機而等流出,謂之法界等流。名如來之教法也。...亦名:三小界四過、小界四是 濟緣記·釋諸界篇:「明彼四是,即今所立:一、須難緣,二、不立相,三、須即解,四、...【墮界】 p1338 瑜伽五十六卷四頁云:問:何義,幾蘊,是墮界?答:三界所攝世間義。一切一分是墮界。...(術語)有部所說,十四不相應法中有名得者,使一切之有情法,係於人身中不離,因而譬為繩。如善惡諸業,一旦所造之...為二圓之一。「今圓」之對稱。指法華以前所說之圓教。華嚴、方等,般若等三時所說之圓教即稱昔圓。(參閱「二圓」2...中國西南地區著名佛塔。位於雲南大理縣西北原崇聖寺前。三座塔作三角形排列。大塔為千尋塔,建築年代有唐貞觀六年(...【二種生死】 生死一語,又作輪迴,謂依業因而於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等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續、永無窮盡...【於外身中修循身觀】 p0751 瑜伽三十二卷九頁云:次應於外諸不淨物,善取其相。汝當發起青瘀勝解,廣說乃至骨...(一)即說法堂。指闡舉大法,宣揚宗旨,行一切法式之堂宇。 (二)即正法(佛之教法)。因正法乃賢聖所依止者,故以殿...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凡夫之人,那能無過。除非入正定聚的聖人,就不會有過失。因為常常在定中,故能無過。 劉明有這樣一個朋友,性情暴...電視上曾經流行一句廣告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這句話似乎給人很樂觀的感覺,但其實也暗藏了灰暗的一...古時候,長安百姓熱衷斗蛐蛐。有三名年少英俊的兄弟,在一個月黑之夜,出門捉蛐蛐,不知不覺來到了墳地。抬頭猛然看...大家都是佛弟子,我們在佛門裡面常會感慨,或者聽聞到這樣的話,就是說,人身難得,中國難生,特別是佛法難聞。那麼...好,業力就講到這個地方,就是善惡的問題、強弱的問題、相互激發的問題。接下來,講果報的種類。 果報的種類有三種...一、 嘆無常,嘆無常,一嘆無常好淒涼; 為名苦,為利忙,用盡機關不久長。 爭名名上死,奪利利中亡; 利數名場客,...佛陀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尊者,但他也有頑固的牛脾氣,常常遇到不順的境界,牛脾氣就發作了。 有一回佛陀與...問: 我現在得到一部佛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咒》,書上說有中陰教授解救法,念21遍經題就能自...
智舜(隋趙郡障洪山)[《續高僧傳》卷十七]
【歷代名僧辭典】
釋智舜。俗姓孟。趙州大陸人。少為書生。博通丘索工書善說。庠序附焉。年二十餘。厭世出家。事雲門稠公居於白鹿。始末十載。常樂幽隱不事囂雜。才有昏情便有靈祇相誡。或動身衣。或有聲相。又現白服。形量丈餘繞院相警。往往非一。嘗與沙門曇詢。同修念定經於四年。後北遊讚皇許亭山。依倚結業聲績及遠。有資其道供者。便權避之。遂經紀載不須資待。又獵者逐雉飛入舜房。苦加勸勉終不肯止。遂將雉去。情不忍此。因割耳遺之。感舜苦諫。便投弓解鷹。從舜請道漸學經義。於是課篤數村舍其獵業。斯則仁濟之誠也。後專習道觀不務有緣。妄心卒起不可禁者。即刺股流血。或抱石巡塔。須臾不逸其慮也。故髀上刺處。班駁如鋪錦焉。其翹勵之操。同伍誠不共矣。處山積歲剪剃無人。便以火燒發。弊服遺食屢結寒炎。度景分功無忘造次。性少貪惱手不執財。每見貧餒淚垂盈面。或解衣以給。或割口以施。由此內撤外化。所親之中。見其彌敬十人出家。並依舜行。練心節量。踵武揚風。後年疾既侵身力斯盡。常令人稱念。系想淨方。遂終於老。末感氣疾忽增。十有五日。勵念如初。卒於元氏縣屈嶺禪坊。時年七十有二。即仁壽四年正月二十日也。初葬於終所山側。後房子縣界嶂洪山民。素重舜道。夜偷尸柩瘞於岩中。及往追覓皆藏其所。三年之後開示焚之起白塔於崖上。自舜之入道精厲其誠。昔處儒宗頗自矜伐。忽因旬假得不淨觀。腸腑流外驚厭叵陳。所見餘人例皆不淨內溢。乃就稠師具蒙印旨。為雲門官供當擬是難。因就靜山曉夕通業。不隸公名不行公寺。而內德潛運遠聞帝闕。開皇十年下詔曰。皇帝敬問趙州房子界嶂洪山南谷舊禪房寺智舜禪師。冬日極寒。禪師道體清勝。教導蒼生。使早成就。朕甚嘉焉。朕統在兆民之上。弘護正法夙夜無怠。今遣上開府盧元壽。指宣往意。並送香物如別。時趙州刺史楊達。以舜無公貫素絕名問。依敕散下方始知之。乃為系名同果寺。用承詔旨而舜亦不臨赴。山民為之起寺。三處交絡四方聞造。欣斯念定。而莫堪其精到。不久還返。斯勇猛之誠不可例也。每於冬初化諸緣集。多辦復貯之衣。就施獄囚。春秋二時方等行道。餘則加坐幽林。塊然不寐及登耳順心用力疲。轉讀藏經凡得四遍。左手執卷右手執燭十宿五宿目不曾斂。佛名讚德誦閱如流。昏晝六時禮懺終化。有弟子智讚。幼奉清誨長悟玄理。攝論涅槃是所綜博。今住藍田化感寺。承習禪慧榮其光緒。比多徵引終遁林泉。
上篇:玄景(隋相州鄴下)[《續高僧傳》卷十七] | 下篇:智鍇(隋九江廬山大林寺)[《續高僧傳》卷十七] |
(雜語)物體之重量也。俱舍論一曰:可稱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