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華嚴宗二種十身之一。又作融三世間十佛。華嚴宗謂圓教之菩薩以真實之智解照見法界時,所觸目者,無論萬有萬法,皆視...梵名 Pamīra。位於蔥嶺中,相當於今地理學者所稱帕米爾八分中之大帕米爾。大唐西域記卷十二載其地東西長,南北狹,...(雜語)律宗分比丘,比丘尼之具足戒為八律。例如比丘之二百五十戒分為波羅夷,僧殘,不定,舍墮,單提,提舍尼,眾...【意界法界意識界有一剎那】 p1210 俱舍論二卷十頁云:意、法、意識、名為後三。於六三中、最後說故。唯此三界、有...又作庫司行者。為禪家司掌會計事務之行者。此職須擇有心力、能書算、律己嚴謹者任之。[敕修百丈清規卷下兩序章東序...亦名:僧不差輒教尼戒犯相 子題:日非、說法八敬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律中,僧不差說法八敬,俱墮。日非,吉羅。...【苦類智忍及苦類智】 p0848 俱舍論二十三卷十頁云:如緣欲界苦聖諦境,有苦法忍,苦法智生;如是復於法智無間...指一章或一篇佛經。品,梵語 varga 之意譯,音譯為跋渠,乃「別」之義,用以劃分文章之單位。(參閱「品」3764) p...【毗盧擇迦王還軍處】 p0864 西域記六卷五頁云:受請窣堵波南,是毗盧釋迦王(舊曰毗琉離王。訛也。)興甲兵誅...三種有之一。多種因緣集合為一物,乃假之存在,稱為假名有。如色、香、味、觸四事之因緣和合,假名為酪,此酪無自體...【二種不相離】 p0031 瑜伽三卷二頁云:又不相離有二種。一、同處不相離。謂大種極微,與色香味觸等。於無根處...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共摩訶比丘僧二萬二千人俱,...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佛常降魔處夏安居...到唐山出差時,有一位老者給我講了一個有關放生的故事,說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位老人告訴我,在1976年以前,他...真正要把這個暇滿的人生,閑曠的心胸,去修行一個生命真實的目標,那麼休閑就會變成修行。所以我們看看,我們作為佛...念佛須念念在心,我們的念心,對阿彌陀佛的思念要好似形影相隨伴,又好似針線密密織繡錦。一句接著一句,無有間歇。...問:若知自己業障重,應如何是好 ? 答:若知自己業障重,主要是以懺悔和發願來消除。懺悔是將自己以前身、口、意三...問: 師父慈悲!可不可以請師父解釋一下,如何臨終助念才是如法,才是真正幫助亡者往生? 淨界法師答: 這個助念,...問: 1.對於家裡患有精神病的人該怎麼幫助他們?2.對於孕婦該怎麼做念佛可以對胎兒好。一句佛號還是多種佛號?3:地...我們看修禪定的人,剛開始修禪定是散亂心,欲界的境界有欲,但是他慢慢慢慢欲界定到未到地定到初禪,他得到初禪的時...問: 有句玩笑話:心臟本來就是偏一邊,所以偏心是正常的。但是子女對父母來說,就像自己的手,手心手背都是肉,怎...
慈藏(唐新羅國大僧統)[《續高僧傳》卷二十四]
【歷代名僧辭典】
釋慈藏。姓金氏。新羅國人。其先三韓之後也。中古之時。辰韓馬韓卞韓。率其部屬。各有魁長。案梁貢職圖。其新羅國。魏曰斯盧。宋曰新羅。本東夷辰韓之國矣。藏父名武林。官至蘇判異(以本王族比唐一品)既向高位。籌議攸歸。而絕無後嗣。幽憂每積。素仰佛理乃求加護。廣請大舍祈心佛法。並造千部觀音。希生一息。後若成長。願發道心度諸生類。冥祥顯應。夢星墜入懷。因即有娠。以四月八日誕。載良晨。道俗銜慶希有瑞也。年過小學。神睿澄蘭獨拔恆心。而於世數史籍略皆周覽。情意漠漠無心染趣。會二親俱喪。轉厭世華。深體無常終歸空寂。乃捐舍妻子第宅田園。隨須便給行悲敬業。子爾隻身投於林壑。粗服草屩用卒餘報。遂登峭隒獨靜行禪。不避虎兕常思難施。時或弊睡心行將征。遂居小室。周障棘刺露身直坐。動便刺肉。懸發在梁。用祛昏漠。修白骨觀轉向明利。而冥行顯被物望所歸。位當宰相頻征不就。王大怒。敕往山所將加手刃。藏曰。吾寧持戒一日而死。不願一生破戒而生。使者見之不敢加刃。以事上聞。王愧服焉。放令出家任修道業。即又深隱。外絕來往。糧粒固窮。以死為命。便感異鳥各銜諸果就手送與。鳥於藏手就而共食。時至必爾。初無乖候。斯行感玄征。罕有聯者。而常懷慼慼慈哀含識。作何方便令免生死。遂於眠寐見二丈夫曰。卿在幽隱欲為何利。藏曰。惟為利益眾生。乃授藏五戒訖曰。可將此五戒利益眾生。又告藏曰。吾從忉利天來。故授汝戒。因騰空滅。於是出山。一月之間國中士女咸受五戒。又深惟曰。生在邊壤佛法未弘。自非目驗無由承奉。乃啟本王西觀大化。以貞觀十二年。將領門人僧實等十有餘人。東辭至京。蒙敕慰撫。勝光別院厚禮殊供。人物繁擁財事既積。便來外盜。賊者將取心戰自驚。返來露過。便授其戒。有患生盲。詣藏陳懺後還得眼。由斯祥應。從受戒者日有千計。性樂棲靜。啟敕入山。於終南雲際寺東懸崿之上。架室居焉。旦夕人神歸戒又集。時染少疹。見受戒神為摩所苦。尋即除愈。往還三夏常在此山。將事東蕃。辭下云際。見大鬼神其眾無數。帶甲持仗雲。將此金輿迎取慈藏。復見大神與之共鬥拒不許迎。藏聞臭氣塞谷蓬勃。即就繩床。通告訣別。其一弟子又被鬼打躄死乃蘇。藏即舍諸衣財。行僧德施。又聞香氣遍滿身心。神語藏曰。今者不死。八十餘矣。既而入京。蒙敕慰問。賜絹二百匹。用充衣服貞觀十七年。本國請還。啟敕蒙許。引藏入宮。賜納一領雜彩五百段。東宮賜二百段。仍於弘福寺為國設大齋。大德法集。並度八人。又敕太常九部供養。藏以本朝經像彫落未全。遂得藏經一部並諸妙像幡花蓋具堪為福利者。齎還本國。既達鄉壞。傾國來迎。一代佛法於斯興顯。王以藏景仰大國。弘持正教。非夫綱理。無以肅清乃敕藏為大國統。住王芬寺。寺即王之所造。又別築精院。別度十人恆充給侍。又請入宮。一夏講攝大乘論。晚又於皇龍寺講菩薩戒本。七日七夜天降甘露。雲霧奄藹覆所講堂。四部興嗟聲望彌遠。及散席日。從受戒者其量雲從。因之革厲十室而九。藏屬斯嘉運。勇銳由來。所有衣資並充檀舍。惟事頭陀。蘭若綜業。正以青丘佛法東漸百齡。至於住持修奉蓋闕。乃與諸宰伯祥評紀正。時王臣上下。僉議攸歸。一切佛法須有規猷。並委僧統藏令僧尼五部各增舊習。更置綱管。監察維持。半月說戒依律懺除。春冬總試令知持犯。又置巡使。遍歷諸寺誡勵說法。嚴飾佛像營理眾業。鎮以為常。據斯以言。護法菩薩即斯人矣。又別造寺塔十有餘所。每一興建合國俱崇。藏乃發願曰。若所造有靈。希現異相。便感舍利在諸巾缽。大眾悲慶積施如山。便為受戒。行善遂廣。又以習俗服章中華有革。藏惟歸崇正朔義豈貳心。以事商量舉國咸遂。通改邊服一準唐儀。所以每年朝集位在上蕃。任官游踐並同華夏。據事以量通古難例。撰諸經戒疏十餘卷。出觀行法一卷。盛流彼國。有沙門圓勝者。本族辰韓清慎僧也。以貞觀初年。來儀京輦遍陶法肆。聞持鏡曉志存定攝。護法為心。與藏齊襟秉維城塹。及同返國大敞行途講開律部。惟其光肇自昔東蕃有來西學。經術雖聞無行戒檢。緣構既重。今則三學備焉。是知通法護法代有斯人。中濁邊清於斯驗矣。
上篇:法琳(唐終南山龍田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四] | 下篇:曇選(並部興國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四] |
指以金泥(將金粉溶成接著劑)書寫之佛典。漢譯佛典、西藏譯及西夏文佛典等,皆有金字經。據載,南朝陳代慧思(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