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唯識論云:如何實我不可得耶?諸所執我,略有三種: 一者、執我體常週遍量同虛空隨處造業受苦樂故 此執非理,...(飲食)又云腐爛藥。南山舊律家依僧祇四分所說謂為大小便,義淨新律家依有部律謂為人所遺棄之醫藥。僧祇律四曰:若...【莊嚴經】 p1036 瑜伽六十四卷二十頁云:復次此中如實開示如來所說經義,名莊嚴經。譬如紅蓮,其花未開,雖生歡喜...(術語)實相是從本以來佛佛傳持之印璽,故謂之實相印。一切之小乘經以三法印印之,一切之大乘經以此實相印印之。法...(術語)謂真如之實體也。真如廣大,該收一切,故云大,一味平等,離差別之相,故云總相為行者之軌範,故云法,觀智...義甚深、實體甚深、內證甚深、依止甚深、無上甚深。...(異類)Kumbhāṇḍaka,即鳩槃荼。...梵名 Aksobhya-buddha 之意譯。音譯阿閦佛。教王經、略出經等所載之不動佛(或不動如來)係指東方之阿閦佛。大日經...又作二種中道。唯識家認為中道有三性對望中道及一法中道二義。三性對望中道,即以遍計所執性為非有,依他起性、圓成...多寶,梵名 Prabhūtaratna,音譯袍休羅蘭。又作寶勝佛、大寶佛、多寶如來。據法華經卷四見寶塔品之說,多寶佛系法...亦名:過限索衣價戒緣起、過限忽切索衣價戒緣起、忽切索衣戒緣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墮法:「佛在舍衛國,羅閱城大臣...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拜懺,又稱為禮懺,就是禮拜諸佛菩薩,懺悔自己的一切罪業。 凡夫的言語行動,如果加以深切仔細考察,可以說經常都...每天念一萬聲佛號是對我們淨業行人的底線要求。雖然有工作,總不能一天到晚都在工作,一般是八個小時工作制,就算加...雖然經常誦念經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牧牛人,不能得到清淨行的法益。 經文背誦雖不多,但確實奉行...印光大師對葉福備居士說:你父親既然已經同意你出家,你就應當至誠懇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常常想阿彌陀...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特赫拉別恩曾提出過一個公式:信息交流的效果=7%的語言+38%的語調語速+55%的表情和動作。從這...念佛之人為什麼要吃常素呢?由於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薩道圓成佛果。成佛的種子是什麼呢?是慈悲心、大慈悲心,...冤業有三:如雲人死為羊,羊死為人,死死生生,遞相吞啖,此名殺冤;汝負我命,我還汝債,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此名...一切法都是依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相對的,彼此相互依存,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良賁(唐京師安國寺)[《宋高僧傳》卷第五]
【歷代名僧辭典】
釋良賁。姓郭氏。河中虞鄉人也。世襲冠裳。法門之流不標祖禰。故闕如也。賁識鑒淵曠風表峻越。外通墳典內善經論。義解之性人罕加焉。永泰中不空盛行傳譯。實難其人。賁預其翻度。代宗請為菩薩戒師。因新出仁王護國經。敕令撰疏解判曲盡經意。以所住寺為疏目。曰青龍也。原夫是經已當三譯。一晉太始三年。法護譯一卷。名仁王般若。次秦羅什出。名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次梁承聖三年。真諦於洪州寶因寺譯。名仁王般若。並疏六卷。然則晉本初翻方言尚隔。梁朝所譯隱而不行。偽秦之經傳流宇內。奈何止言波羅蜜而闕多字。則是虧其到義。是以肅宗皇帝齋心沐德。請不空重譯。及肅皇晏駕代宗成先聖之願言。詔興譯務。敕軍容使魚朝恩監護。於南桃園。起乎告朔。終乎望日。帝御承明殿灌頂道場。躬執舊經對譯新本。而復為序冠於經首。仍敕賁造疏通經。賁上表曰。學孤先哲有玷清流。叨接翻傳謬膺筆受。幸揚天闕親奉德音。令於大明宮南桃園修疏讚演。宸光曲照不容避席。窮玄珠於貝葉。但益慚惶。捧白璧於丹墀。寧勝報斆。仰酬皇澤俯課忠勤。既竭愚誠庶昭玄造。賁勤勤筆削三卷克成。奏乞流行。復上箋疏。今年二月二十一日。恩命令在內園修撰經疏。微僧寡學懼不稱旨。洗心滌慮扣寂求音。發明起自於天言。加被仰憑於佛力。咸約經論演暢真宗。亦猶集群玉於昆山納大川於溟海。火生於木。與兩曜而俱明。識轉於如。體一相而等照。成道者法也。載法者經也。釋經者疏也。廣度群有同於大通。是菩提心如陛下意。所譔經疏繕寫畢功。文過萬言部有三卷。施行竊慚於愚見。裁成冀答於聖恩。並念誦儀軌一卷。承明殿講密嚴經。對御記一卷同進上。輕塵玄覽。祇畏無任。答詔雲。法師智炬高明辭峰迥秀。親憑梵夾宣闡微言。幽賾真宗演成章疏。開如來之秘藏。示群有之迷津。貫玉聯珠鉤深致遠。再三披閱頗謂精詳。傳之招提永為法寶也。皇命褒揚釋門翕盛。又屬章信寺初成報疏。服膺者常數百眾。雖紙貴如玉無以加焉。其在安國寺講筵官供不匱。數年之內歸學如林。大歷七年正月不空奏請入目錄。敕依。賁於六年徙居集州。教授傳經不遑寧處。至十二年三月十日無疾枕肱終於符陽。春秋六十一。夏臘二十九。宕渠嘉川之人。哀悼法梁摧折。闍維收灰中舍利百餘粒。遺表中進念誦儀對御記二卷。以其先進者遂留在內中之故。令門弟子齎之重進。後於上都城東置墳塔焉。即大歷十三年也。賁累朝供奉應制。辭辯富贍學問高深。末塗淪躓。同利涉之徙移。若神會之流外。吁哉。
上篇:道氤(唐長安青龍寺)[《宋高僧傳》卷第五] | 下篇:禮宗(唐越州)[《宋高僧傳》卷第五] |
梵名 Prthivī。又作地神、堅牢地神、堅牢地天、持地神。即主掌大地之神。為十二天之一。釋迦成道時,地神自地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