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方所】 方位與處所。即佔有空間一部分之場所。《俱舍論》卷八載:『以無色法,無有方所;過去、未來無表無色,不...(公案)僧問雲門:如何是佛?門云:乾屎橛。乾屎橛者,拭人糞之橛之乾者。取至污穢之意。見會元十五、無門關二十一...【殺生及離殺生】 p1007 法蘊足論一卷九頁云:卽於此中,何名為生?何名殺生?何等名為遠離殺生,而說名為乃至命終...(經名)藥師經之異名。准於隨願往生經而冠隨願二字。隨願成就之義也。...(名數)言父、母、親教師、軌範師、病人之五者,常宜供養也。...1、自體的本性,亦即諸法各自具有真實不變、清淨本然之個性。 2、指自己之本性,亦即人人本來具有之佛性。...(譬喻)譬梵鐘之聲也。祖庭事苑曰:物類感志云:海岸有獸曰蒲牢,而性畏鯨魚。食於海畔,鯨或躍,蒲牢即鳴,聲如鐘...指晝夜六時所修行之懺法。如唐代淨土教高僧善導曾作「往生禮讚」之讚文,主張晝夜六時皆須拜佛懺悔。 p1284...據大集賢護經卷五現前三昧中十法品載,十種修三昧法即:(一)摧折我慢,指修行者應先摧滅我見與憍慢之心,於三寶及一...(菩薩)Vajrahetu,金剛界曼陀羅第一成身會中,位於西方月輪五尊中無量壽如來左方之菩薩也。司如來轉法輪之因德。...梵語 svabhāva-kāya。又作自性法身(梵 svābhāvika-dharma-kāya)。乃三身之一,四身之一。指自性本有之身,非...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怎麼開發智慧呢?鈍根、無讀誦性的人,聞地藏菩薩的名號,見地藏菩薩的像,就以他的真誠心,恭敬地向地藏菩薩陳白。...一日之計,始於清晨。 前人曾說過: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 未成佛時,要先結人緣,廣結善緣,隨眾隨緣,為教為眾。眼裡要有大眾的影子,耳裡要有大眾的聲音,心裡要有大眾...念佛法門雖然簡單容易,但卻是至圓至頓的。蕅益大師說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一切法門都是方便,但一切法門當中,念佛...由此遍計,能遍計度。 由於整個遍計執的名言、相貌、執著,最後造業,就構成了遍計所執的整個過程。這個地方,佛法...對於一位以覺醒修行的人來說,並不需要有某些人的很多勸導才能夠去觀察和了解。舉一個佛陀的事例來說:佛陀的前生,...臨終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辦,要按印祖撰述的《臨終三大要》及鑒定的《飭終津梁》中講的助念規則,如理如法地去做...修苦行和往生沒有直接關係,但有間接關係,這是因為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靠苦行往生的,而是靠信願持名感通佛力往生的。...
潭州石霜諸禪師〔宋,惠洪《禪林僧寶傳》〕
【歷代名僧辭典】
禪師名慶諸,廬陵新淦陳氏子也。生而神俊,標緻閑暇。年十三,獨遊南昌。愛西山,往遊覽忘返。沙門紹鑾與語奇之。謂人曰:此兒自奮如此。他日未易量也,容納之。諸事之,十年如一日。乃剃髮,詣嵩岳受具。時洛下毗尼之學盛。諸睨視講席,良久而去。有勸之者,諸不答。聞湘中有南宗法道,往造大溈。時佑禪師,席下萬指。諸願籍名役作,勤勞杵臼間甚久。佑見之簸處曰:檀信物不可拋撒。曰不敢。佑俯拾得一粒曰:此非拋撒者耶。諸擬對之。佑曰:勿輕此一粒。百千粒從此粒生。曰即如是,此粒從何生乎。佑為大笑。明日昇座曰:大眾米裡有蟲。然諸疑終不決。至道吾智禪師所依止。問曰:和尚百年後。有人問極則事,如何向伊道。智喚沙彌,沙彌至。智曰添淨覷水著。卻問諸曰:汝適何所問。諸理前語,智即起去。諸於是悟其旨。時方為二夏僧。去隱於瀏陽之陶家坊,人無知者。有僧自洞山來。諸問,價公比有何言句。曰洞山曰:初秋夏末。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然對之者,多不契。諸曰:何不道,出門便是草。洞山旋聞其語,驚曰:瀏陽乃有古佛耶。自是僧多往依之。乃住成法席,號霜華山。山去道吾密邇。智公將化,以諸為正傳,棄其眾從諸。諸迎居正寢。智行必掖,坐必侍。智歿時,眾已輻湊如雲。謂眾曰:一代時教。整理時人手腳。凡有其由,皆落在今時。直至法身非身,名為極致。而我輩沙門,全無肯路。若分即差,不分即坐著泥水。但由心意,妄說見聞。僧問,如何是西來意。曰空中一片石。僧禮拜,曰會麼。曰不會,諸曰:賴汝不會。汝若會打破汝頭。諸坐室中,僧窗外問。咫尺之間,為什麼不見師顏。諸曰:我道遍界不曾藏。僧至雪峰,舉似存禪師而曰:石霜意旨如何。存公曰:什麼處不是石霜。後傳此語至諸。諸笑曰:老漢有什麼死急。諸不出霜華二十年。學者刻意,師慕至堂中。有不臥,屹然枯株者。天下謂之枯木眾。唐僖宗聞其名。遣使齎賜紫伽梨,諸不受。光啟四年戊申二月二十日已亥。安坐而化。閱世八十有二,坐五十有九夏。葬全身於寺之西北隅。謚普會,塔曰無相。有得法上首兩人。龍湖聞禪師。九峰幹禪師。
上篇:金陵清涼益禪師法眼〔宋,惠洪《禪林僧寶傳》〕 | 下篇:邵武龍湖聞禪師〔宋,惠洪《禪林僧寶傳》〕 |
(一)位於山西五台山。建於北魏孝文帝,歷史悠久,世稱「先有佛光,後有五台。」中唐時,該寺規模宏偉,彩塑精妙,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