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洪〕讚曰:東坡曰:佛法浸遠,真偽相半。寓言指法,大率相似。至於二乘禪定,外道神通。非我肉眼所能勘驗。然臨死生禍福之際,不容偽矣。吾視穎之謝世。無以異人適城市之易。然真大丈夫也哉。
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云何苦苦性?幾是苦苦性?為何義故觀苦苦性耶?謂苦受自相故,隨順苦受法自相故,是苦苦性義。苦受自相者,謂苦受即...(名數)先由大日如來之心中流出嬉戲菩薩供養東方阿閦如來,嬉戲者,眾生初得生佛不二之菩提,照了自身即佛,大歡喜...又作十地住、十法住、十解。菩薩修行之過程分為五十二階位,其中第十一至第二十階位,屬於「住位」,稱為十住,即:...【三學次第世尊異說】 p0216 瑜伽八十二卷十二頁云:問於餘經中,三學次第,世尊異說;何故此中增上戒後,說增上慧...隋代僧。豫州(河南)人。年少出家,從彭城靖嵩學攝大乘論,致力弘揚,並赴長安辯才寺講說。其時,文帝施行優禮佛教...【二法執】 指俱生法執、分別法執。一、俱生法執,乃無始時來,熏習成性,常於一切法妄生執著,亦即與身俱生的法執...一眾生空 二法空 次四諦十六行而辯生法二空者。正明聲聞之人。雖云通於三藏教門入道。而三藏教門。既有二空不同。...【利益安樂差別】 p0704 瑜伽八十二卷十六頁云:如是能令汝利益者,依增上戒說。如是能令汝安樂者,謂不依止弊...(人名)又作闡那,車匿,闡擇迦。比丘名。太子出城時為御馬者。六群比丘之一。【又】外道六論之一。百論疏上之下曰...【位差別】 p0708 瑜伽八十一卷十四頁云:位差別者:當知有二十五種分位差別。謂下、中、上、三位差別故,苦、...(術語)一座大眾中之主位,稱為上首。或舉其中一人為上首,或舉多人為上首,依經不同也。如無量壽經一萬二千比丘眾...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若與如理作意相應生時,此聞所熏意識,與彼熏習,久滅過去,定無有體。云何復為種子,能生後時如理作意相應之心?...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淨土宗祖師在信願行方面的理論積累和實踐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永遠也學不完的楷模。 慧遠大師當年對於淨土的信心,...不念佛時,妄想雖多,無由而知,非不念時無妄想也。譬如屋中虛空,縱極好的眼,也看不見有灰塵。若窗縫中照來一線之...生命中充滿痛苦,但它同時也充滿了很多奇跡,像藍天、陽光、嬰兒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們還必須去認識和體驗生命中...從前舍衛國中,有一豪貴梵志,財富無數,其人也很聰慧明達,只是墮入邪見,不相信善惡報應,說布施無益。舍利弗以慧...過去有一個醫學的雜誌,講出一個公案。它說,有一個媽媽帶一個小孩子。這小孩子上學的時候,他媽媽就提醒說:小華啊...關於清政府任命劉銘傳為台灣總督,有一段小故事: 當時李鴻章並沒有直接把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除了劉銘傳,李鴻章...
金山達觀穎禪師〔宋,惠洪《禪林僧寶傳》〕
【歷代名僧辭典】
禪師名曇穎,生錢塘丘氏。年十三,依龍興寺為大僧。神情秀特,於書無所不觀。為詞章多出塵語。十八九游京師。時歐陽文忠公,在場屋。穎識之,游相樂也。初謁大陽明安禪師。問,洞上特設,偏正君臣意,明何事。明安曰:父母未生時事。又問,如何體會。明安曰:夜半正明天曉不露。穎惘然棄去。至石門,謁聰禪師。理明安之語,曰師意如何。聰曰:大陽不道不是。但口門窄,滿口說未盡。老僧即不與麼。穎曰:如何是父母未生事。聰曰:糞墼子。又問,如何是夜半正明,天曉不露。聰曰:牡丹叢下睡貓兒。穎愈疑駭,日扣之,竟無得益。自奮曰:吾要以死究之。不解終不出山。聰一日見普請。問曰:今日運薪乎。穎曰然運薪。聰曰:雲門嘗問,人般柴,柴般人,如何會。穎不能對。聰因植杖石坐。笑曰:此事如人學書。點畫可效者工,否者拙。何故如此,未忘法耳,如有法執,故自為斷續。當筆忘手,手忘心,乃可也。穎於是默契其旨。良久曰:如石頭曰: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既曰契理,何謂非悟。聰曰:汝以此句為藥語,為病語。穎曰:是藥語。聰呵曰:汝乃以病為藥,又可哉。穎曰:事如函得蓋,理如箭直鋒。妙寧有加者。而猶以為病,茲實未諭。聰曰:借其妙至是。亦止明理事而已。祖師意旨智,識所不能到。矧事理能盡乎。故世尊曰:理障礙正知見。事障能續生死。穎恍如夢覺,曰如何受用。聰曰語不離窠臼,安能出蓋纏。穎嘆曰:才涉唇吻,便落意思。皆是死門,終非活路。即日辭去,過京師。寓止駙馬都尉李端願之園。日夕問道。一時公卿多就見。聞其議論,隨機開悟。李公問曰:人死識歸何所。答曰:未知生,焉知死。李公曰:生則端願已知。曰:生從何來。李公擬議。穎揕其胸,曰:秪在這裡,思量個什麼。對曰:會也。只知貪程,不覺蹉路。穎拓開曰:百年一夢。又問,地獄畢竟是有是無。答曰:諸佛向無中說有,眼見空華。大尉就有中覓無,手掬水月。堪笑,眼前見牢獄不避。心外見天堂欲生。殊不知,欣怖在心,善惡成境。大尉但了自心,自然無惑。進曰:心如何了。答曰:善惡都莫思量。又問,不思量後,心歸何所。穎曰:且請太尉皈宅。穎東遊初,住舒州香爐峰。移住潤州因聖。太平隱靜,明州雪竇。又移住金山龍游寺。嘉佑四年除夕。遣侍者持書,別揚州刀景純學士。曰:明旦當行,不暇相見,厚自愛。景純開書大驚,曰當奈何,復書決別而已。中夜候吏報,揚州馳書,船將及岸,穎欣然遣撾鼓,陞座敘出世本末。謝裨讚叢林者,勸修勿怠。曰吾化,當以賢監寺次補。下座,讀景純書畢。大眾擁步,上方丈。穎跏趺,揮令各遠立。良久乃化。五年元日也。閱世七十有二,坐五十有三夏。穎英氣壓諸方。薦福懷禪師,誦十玄談。至祖意,穎曰:當曰十聖未明此旨。特以聲律不協,故爾耳。三賢十聖序,不如是。懷曰:宗門無許事。穎熟視,以手畫按。作十字曰:汝識此字乎。汝以謂甑箄耳。懷無能言,穎拂衣去。曰:我要與汝厼死。生吾不敵汝也。
上篇:蔣山元禪師〔宋,惠洪《禪林僧寶傳》〕 | 下篇:法昌遇禪師〔宋,惠洪《禪林僧寶傳》〕 |
【四種耳】 p0401 瑜伽三卷十頁云:四種耳者,謂恆相續耳,不恆相續耳,高聽耳,非高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