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一)梵語 prakrti,巴利語 pakati。與「相」、「修」相對。有不變之義。指本來具足之性質、事物之實體(即自性)、...1、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 2、隨著他人之歡喜而歡喜。...隨眠義者,為煩惱之異名。謂貪嗔等之煩惱,隨逐有情而不離,故曰隨。煩惱之狀體幽微,難於了知,猶如睡眠之狀體,故...梵語 hetu。(一)指能引生結果之原因。從狹義而言,引生結果的直接內在原因,稱為因(內因),而由外來相助的間接外...(譬喻)被牛皮而向日,則彌堅,係龍鬚而入水,則益痛。牛皮龍鬚雖貴,還害身。以譬人天有漏之福,傷法身之慧命也。...(術語)梵語若那Jāna,譯曰智。般若Prajā,譯曰慧。決斷曰智,簡擇曰慧。又知俗諦曰智,照真諦曰慧。通為一也。...子題:多食五苦 行事鈔·對施興治篇:「四分雲,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趣足而已。又云,食知止足,故苦消滅,新苦不...(經名)佛說阿闍世王授決經,一卷。西晉法炬譯。說阿闍世王以燈華奉佛授成佛之記別。攝於方等部。...亦名:廣宗 戒本疏·釋戒經序:「所以正宗廣教何為興者。良由五眾不攝情根;於諸名利,無思檢約。廣生有漏。隨塵起...(名數)一豎出,聖道門自力之教,歷劫修行而出生死者。二橫出,淨土門他力之教,不歷修行地位,但念彌陀而生淨土者...又作四諦十六行相。指小乘聲聞修行者入聖位見道之前,於四善根位(即暖、頂、忍、世第一法)觀察四諦,因每諦各有四...(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問: 弟子時常做怪夢、惡夢,長久以來睡境難安,身體也不好,有什麼辦法? 大安法師答: 剛才講的就是辦法,好好念...11月24日,是美國的感恩節。在所有的西方節日中,我最欣賞這三個節日:母親節、父親節、感恩節。據說,國內曾有人建...
原文: 不廢居家業,而兼修出世法。雖似平常無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議。良以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
我們現在常常提到一個詞:三觀。三觀就是一個界定的標準。當我們說某人和某人三觀不同的時候,那就說明這個人還有觀...羅睺羅尊者在年幼時,即追隨佛陀出家修行。初初修行,未滿十歲的他,仍有著童稚愛玩的天性,並且經常說謊戲弄他人。...問: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大安法師答: 我們要發一種心,今生得人身,聞到佛法,走上了一條解脫道路,就得要...如何發心這個問題,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屬普賢行願品,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是關係到我們能否求生淨土,學佛有沒...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已來,常沒常流轉,無有...
二種無礙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一智慧於境無礙境即法界之理也。謂菩薩以平等智。證於法界之理。理事融通。無有障礙。故名智慧於境無礙。二神通作用無礙謂菩薩由內心證於法界之理。故能以種種神通。應現十方世界。隨機化度。皆無障礙。故名神通作用無礙。
上篇:二轉依 | 下篇:二種菩薩 |
唐代之舞樂。又稱五方師子舞。據通典卷一四六載,師子乃摯獸,出於西南夷、天竺、師子等國。綴毛為衣,仿師子俯仰馴...
性
隨喜
六隨眠
因
牛皮
智慧
食知節量
阿闍世王授決經
廣教興立所由
二出
聲聞十六行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時常做怪夢惡夢,用什麼辦法解決
感恩,何必只限於節日

不廢居家業,而兼修出世法

曾以為非,今則為是
洗腳的水盆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見忍法師:如何發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