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因假有】 p0592 瑜伽一百卷十二頁云:因假有者:謂未來世可生法行,由未生故;雖非實有,而有其因。當可生故...(名數)一情慾,欲界眾生,多於男女情愛之境起貪慾,謂之情慾。二色慾,欲界眾生多於男女嬌美等之色起貪慾,謂之色...(經名)一卷,後漢唐孟詳譯。眾聲喧鬧,佛不許見,因諸天之請佛召見之。出增一阿含經馬王品。...梵語 ?ukla-vidar?anā-bhūmi。即菩薩修行階位中,「三乘共十地」之第一地;此地有慧而無定,故稱幹慧地。又作過滅...成就四十法。身壞命終。墮險惡趣。生地獄中。何等四十?謂自不離殺。勸他令殺。見不離殺。歡喜慰喻。稱揚讚歎殺生者...梵名 ?rauta-sūtra。古印度吠陀祭儀綱要書,與「家庭經」同屬吠陀補助文獻─劫經(梵 Kalpa-sūtra)之一部分,且...(雜名)梵語沙彌之舊譯。初入佛門息世情,行慈濟之義。行事鈔沙彌別行篇曰:此翻為息慈,謂息世染之情以慈濟群情也...十一想思念如來經說,比丘應以十一想來思念如來,即:戒意清淨、威儀具足、諸根不錯、信意不亂、常有勇健意、苦樂不...(術語)稱十二合掌也。是為一切契印之根本,故云印母。大疏十三曰:今此中先說十二合掌名相,凡諸印法,此十二極要...(物名)雜種種之妙華而為雲形者。觀無量壽經曰:或作真珠網,或作雜華雲。...【見取】 四取之一。即執著邪心分別之見為真實。亦即執取五見中之身、邊、邪、取等四見,再配於三界的四諦,計有三...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
一、生於亂世,七歲出家 省常大師,生於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字造微,俗姓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由於無始以來煩惱業障的染污,人們大多具有各種各樣的心理缺失,病態的心理是一個世俗凡夫的正常現象。剛剛接觸到佛...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以後,我自然選擇的是素食。這並非因為信仰,我只是回歸了自己的天性。肉食於我,才是痛苦又無奈的...
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 世事生生息息,福禍相生。老子早就有過事物都可以相互轉化的說法:有無...
一、善知識的名義 善知識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一般是講知識。知識在今天的社會學裡面,是指某種專門的學問。但是在佛...
面對今日社會種種紛諍、不安、惶惑等亂象,我們要如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呢?其實,世間的事情都是相對的,可...
本心若虛空,清淨無一物。 焚蕩淫怒癡,圓寂了見佛。 五彩圖聖像,悟真非妄傳。 掃雪萬病盡,爽然清涼天。 讚此功德...
淨土宗初學者,你如果能夠拜佛是最好,我覺得拜佛對初學者比念佛好,因為你有身業的禮拜。如果只有憶佛念佛,只有口...
二天隨人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 經云。如人生已。則有二天恆相隨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一同生天同生天者。謂此天與人同時而生也。二同名天同名天者。謂此天與人同其名字也。
上篇:僧伽理事二和 | 下篇:二種眾生 |
迦陵頻伽,梵語 kalavivka,巴利語 karavvka。又作歌羅頻伽鳥、羯邏頻迦鳥、迦蘭頻伽鳥、迦陵毗伽鳥。略稱迦陵頻鳥...
因假有
四欲
舍利弗摩訶目連游四衢經
幹慧地
成就四十法
隨聞經
息慈
十一想
印母
雜華雲
見取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淨土宗第七祖省常大師畫傳
初學佛的誤區
素食讓我回歸天性

【推薦】吃苦了苦,苦盡甘來

如何依止善知識

轉紛諍為正義.化戾氣為祥和

穿越生命的地獄--舍棄與堅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