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因緣依】 p0592 成唯識論四卷八頁云:一、因緣依。謂自種子。諸有為法,皆托此依。離自因緣,必不生故。又如...(故事)佛將入滅時,阿難悲嘆嗚咽,舉體煩悶。時阿泥樓豆安慰阿難曰:如來滅度時至,汝依我語,諮啟四問。阿難從教...位於韓國江原道高城郡金剛山。為韓國三十一本山之一。始於新羅法興王七年(520),阿度和尚所建,時稱圓覺寺。景德...(名數)大海有八德,以譬戒律。...詞有八種,謂八何詞、八若詞。...又作隨宜轉用。乃指某一法門,得隨其義之所宜,而方便轉用至其他者。[止觀私記卷七] p6354...(經名)一卷,宋法賢譯。佛在摩伽陀國,阿難怖賊,佛為說結界咒。...涅槃經說十一空,即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無所有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術語)證明弟子之所得,而稱美許可之也。論語皇侃義疏曰:皆被孔子印可也。維摩經弟子品曰:若能如是宴坐者,佛所...(術語)雜修有漏無漏之禪定也。雜修者以無漏之力,資有漏之定力也。五淨居天為純聖之依處,但第四禪之有漏定,不得...【見分五義】 作為識體四分的見分,在解釋上有五種意義。一、證見名見:即根本智見分。二、照燭名見,此通於根、心...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
佛陀把我們的生命分成五個部分,第一個是色蘊,就是我們的外境,一切的物質世界;第二個是受想行識,它是一個精神層...
某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游泳比賽,由日本選手得到第一名,第二、三名分別是蘇聯、美國選手。事後,記者採訪獲得冠軍的...
菩提達摩大師是中國禪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僅僅是建立了一個宗派,且必然具有他自己的思想宗旨和修行法門作為這一宗...民間有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的諺語,意思是說如果人們每天都吃點豆類食品,不僅能夠遠離疾病的困擾,還可輔助...
《大乘起信論》說:修習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破和合識,斷相續心。 經典上講到一個公案說:佛在世的時候,...
要怎麼修忍辱?(為什麼會覺得那是種侮辱、壓力?) 有人問我說:要怎麼修忍辱?因為他說他遇到好多困難的境界,實...現在很多人學佛,往往流於形式,喜歡聚會、趕法會,自己真修的少,有些同修,也不知道如何實修。或者,有些人知道一...
(上) 《莫到老來方修道》,我們今天講修持門中的第七,淨戒門。 一切修行法,清淨法,都是以戒律為基礎。像我們要...
僧伽理事二和
【三藏法數】
[出翻譯名義] 梵語僧伽。華言和合眾。謂與理和事和也。一理和謂二乘之人。同斷見思之惑。同證無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聲聞乘。緣覺乘。緣覺乘也。)二事和事和有六義。謂內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見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是名事和。(內凡者。謂四善根位。即暖。頂。忍。世第一也。此位近於初果須陀洹聖位。故名內凡。外凡者。謂五停心。一多貪者修不淨觀。二多嗔者修慈悲觀。三多散者修數息觀。四愚癡者修因緣觀。五多障者修念佛觀。此位進
上篇:二種比丘 | 下篇:二天隨人 |
迦畢試,梵名 Kapi?a。又作迦臂施國。位於印度西北之古國名,即漢代之高附國,其地相當於現今阿富汗王國之喀布爾谷...
因緣依
四問
幹鳳寺
八德
詞
隨義轉用
息除賊難陀羅尼經
十一空
印可
雜修靜慮
見分五義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色受想行識的生命

樣樣與他人較量,必定是很痛苦的事

達摩大師傳授入禪門的四句口訣
用五色豆來補五臟

造惡業不得果報的兩種原因

沒有價值的東西要放在心裡做什麼
閉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