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受想行識的生命

佛陀把我們的生命分成五個部分,第一個是色蘊,就是我們的外境,一切的物質世界;第二個是受想行識,它是一個精神層次的內心世界,我們先從外到內,從外層先看起。

第一個色蘊,一個人的色身跟你造的業沒有太多關係,絕大部分都是過去的業變現出來的,當然你去整型例外,你的業絕大部分是過去生你造了什麼業變現出來的,所以色身不怪你了,不怪今生的你,要怪怪前生的你,它是業力變現出來的,所以色身、物質世界是業力變現出來的,你修行很難改變很難改變。這個色身是業報身。

,這個感受也受業力的影響,就是我們的心跟外界接觸的第一剎那是苦受樂受,快樂的人,當然福報大的人快樂的時間多了,罪業重的人痛苦的感受多。

第三個是最厲害的,當你產生感受的時候,你起什麼樣的想像。所以現在很強調做正面的思考,因為我們改變不了過去的業力嘛,你遇到痛苦,你也可以說這個是人生的歷練,你就產生激發;你遇到痛苦你也可以自暴自棄,你說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啊,你也可以自暴自棄,所以這個痛苦到底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相狀?因為感受沒有相狀,相狀是你安立的,你可以安立它一個相狀,這個相狀可能會傷害我們,這個相狀也可能幫助我們。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諸位知道嗎?提升我們的想像力,真的是這樣,想蘊是很厲害的。

你看我們為什麼願意佈施,因為我們知道佈施有功德,我們產生功德想像,所以想蘊於境取相安立名言,你要能夠去學習聖人是怎麼想像的。所以學佛陀的經典就是學佛陀遇到事情的時候,當外道罵他的時候,當外道刺激佛陀的時候,佛陀他是怎麼想的,他怎麼想這件事情的,所以我們講佛陀住世就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佛陀的思考模式是什麼?他為什麼成為佛陀?他有正確的思考嘛。

但想蘊有一個問題,它是生滅的,它想完就沒了,最可怕的告訴大家:行蘊,這個是我們最嚴重的。行蘊是想像想久成性,就是講習性,就是你的行蘊,想蘊是一種造作,但是它想久以後這個想蘊結束以後它轉成行蘊,行蘊是很多很多想像的累積,就是你的習性,等流習慣,你習慣性的思考就是行蘊,也正是它在主導我們的生命,但是它是怎麼來的,它是想蘊而來的,行蘊本身沒有調整自我的力量。

所以當這個行蘊錯的時候你也要靠想像來修正它,但是行蘊是想蘊的數數造作留下的一種功能,強大的功能。

那麼識蘊就是把前面的功能全部保存下來,識它沒有造業功能,它只負責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