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謂以此相此門此理。於諸僧所。起念隨念。專念憶念。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是故名為以如是相隨念於...(雜名)金色之軀。佛身也。宗輪論述記曰:化畢緣終,金軀以是匿影。...(術語)諸經之初有通別二序,如是我聞等通於諸經之序說為通序,通序後系本經一部之緣起為別序。通序天台分為五成就...【頞鞞】 亦阿說示,此雲馬勝,亦云馬師。亦云阿輸波踰祗,此雲馬星。頞(烏葛切)。...(一)與「像化」同義。即指像法之教化。據賢劫經卷三、大乘三聚懺悔經等載,像法即於佛陀入滅經五百年正法後之教法;...(雜語)Mātṛkā,又作摩低梨迦,譯曰本母。論藏之別名。希麟音義九曰:摩窒裡迦,窒丁結反,或云摩怛裡迦,或云...唐朗州德山院宣鑒禪師,一日上堂說:我這裡,佛也無,法也無,達摩是個老臊胡,十地菩薩是擔糞漢,等妙二覺是破戒凡...《大方等大集經》三十卷,北涼曇無讖譯(另有廣本作六十卷,係隋僧就於原經外加那連提耶舍等譯的《日藏經》等合集而...(一)梵語 mleccha。音譯彌戾車。又作邊夷無所知者、卑賤。指不能見聞佛法之邊隅下賤之種族。(參閱「彌戾車」6417)...(雜語)冷齋夜話曰:僧伽龍朔中游江淮間。其跡甚異。有問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問曰:何國人?答曰何國人。唐...凡九卷。明代僧一徹周理編。崇禎九年(1636)刊行。卷一之首有無學居士陶珙之序、戈允禮之引,內分「禪宗」、「應化...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俗話說瞎子點燈白費蠟。有人卻不這樣認為,盲人點燈,自己雖然看不到,卻能點亮周圍,讓其他好眼睛的人能看到,盲人...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神先知。若問天神得知人們心念之後,又將怎樣?答曰:天道福善而禍淫。行善以積陰德為最善...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時,五百位大比丘跟隨佛陀修行。一天,一位比丘來到阿難尊者的住處,徐徐道出心中的...昨天講的地藏菩薩聖德大觀,他撿一個木頭黑漆漆的地藏像都可以得到加持,而且他還不是怎麼心誠。像我們要修行,經常...佛在《法句經》裡說:不觀他人過,不觀作不作,但觀自身行,作也與未作。在《四分比丘尼戒本》七佛略教誡中,拘留孫...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它遠離喧囂的岸,收斂著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佇立成一莖明澈的純真,搖曳為一抹恬然的淡...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礎,家庭成員關係的和樂、家庭教育的成功,便能提升個人品質,進而達到淨化社會的...大乘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歸納成兩個重點,一個是理觀,一個是事修。 理觀,是一種內心的智慧的...
二種法施
【三藏法數】
[出般若經] 一世法施謂菩薩雖為諸有情宣說開示五神通等一切諸法。然未能出離世間。故名世間法施。(五神通者。一足不履地。二知人心命。三回眼千里。四呼名即至。五石壁無礙也。)二出世間法施謂菩薩為諸有情宣說開示三解脫門等一切聖法。依此而修。即得出離世間。故名出世間法施。(三解脫門者。一空解脫門。二無相解脫門。三無作解脫門也。)
上篇:二種布施 | 下篇:二種身行施 |
子題:行前三心得有持義、識、想、受、行、犯一重戒餘戒常淨儼然、持毀皆有持義 戒本疏·持犯方軌:「前將止持,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