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謂現法中。已於三結。永斷遍知。及斷多分貪慾瞋恚。彼住此斷中。未能進求不還果證。名一來果。...(雜語)上自佛界下至地獄界之十界,皆為吾人一心之所作,故其體平等,無有差別。觀此平等之理謂之十界一心平等大念...乃就變易生死之名而釋為三義,即:(一)微細之生滅稱為變易死,因無常念念遷異,前變後易,故稱變易。又變易是死,故...【五根五力差別】 p0279 辯中邊論中卷十四頁云:如前所說順解脫分,既圓滿已;復修五根。何位修習順抉擇分?為五根...梵名 Sukhāvatī-vyūha。凡二卷。曹魏康僧鎧譯。又稱雙卷經、兩卷無量壽經、大無量壽經、大經。為淨土教三部根本...(雜名)譬母之赤精為吐,比父之白精為淚,止觀七曰:吐淚赤白,二渧和合,托識其中。同輔行曰:吐淚等者,大論云:...【共相不共相種子】 阿賴耶識儲藏萬法種子,依其變現的事物來分,分為共相種子和不共相種子。一者共相種子,如日月...【有為法】 為者謂有所作為、造作之意。又簡稱有為。乃泛指由因緣和合所造作的現象;狹義而言,特指人的造作行為。...【於惠施中不自在轉】 p0750 無性釋八卷五頁云:若諸菩薩於惠施中不自在轉者:謂令慳等,施所治障,不自在轉。...(術語)開三教之漸教,而顯一乘之頓教也。...【於外身等住循身等觀】 p0753 瑜伽二十八卷二十頁云:云何於外身等住循身等觀?若緣外非有情數色為境,住循身...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有一個青年人,他對生活的不滿和內心的不平衡一直在折磨著他,覺得懷才不遇而又牢騷滿腹。夏天有一次他乘同學敏家的...末法時期修行對我們來說,具有著種種的魔障,如果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一旦缺乏正知正見,就會陷在種種的邪見裡。這個...然菩薩為利眾生,即頭目髓腦尚肯舍,況光之蕪穢語言,蒙二大士提倡,俾一般初學,信仰淨宗。則光亦可仗彼二大士之功...今天的題目是道信大師之禪法。大家知道,道信是中國禪宗的第四祖,他生活的時代大約是公元580年到651年期間。道信禪...1、彌陀村安養院的宗旨和緣起 資國寺住持賢志法師發起悲心大願,以文化、教育、禪修、淨土、慈善五大弘法理念,從知...「忍辱」跟「精進」,它們兩個也不是什麼功德,但是它們兩個對功德有保護跟增上的作用。所以印光大師說,菩薩道要成...問: 法師您好!《印光法師文鈔》中印祖說: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餘。將謂念彌陀經、念佛者,便不...一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定的因緣,向好向壞來自教育的重要性,還有自身素質的結合。我們對下一代的教導和自身幸福,要有...
四種問答
【三藏法數】
[出十住毗婆沙論] 一定答謂決定以實答也。如一比丘問佛雲。色受想行識。常不變異否。佛答言。無有色受想行識。常不變異。蓋言五陰之法。本空實非。常不變異。是名定答。(梵語比丘。華言乞士。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二分別答謂分別果報而答也。如梵志問佛雲。人作身口意業。受何果報。佛答言。若作苦業。即受苦報若作樂業。即受樂報。若作不苦不樂業。即受不苦不樂報。是名分別答。(梵語梵志。華言淨裔。)三反問答謂反問於他而使其答也。如先梵志問佛已。
上篇:四不生 | 下篇:四病 |
【正見與正智】 p0504 發智論七卷十四頁云:云何正見?答:盡無生智所不攝,意識相應善慧。云何正智?答:五識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