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亦名:施福冥拔幽靈 子題:施福常隨、持戒但得人身必須餘福助報、亡者不必受享、入處、亡人不勞祭祀 行事鈔·訃請設...(雜語)妨害他人之說而批難之也。...指以一恆河沙之數,譬喻物之極多。略稱一恆。諸經中每以恆河為福德吉祥之河,由於此河沙多,又為佛生處、遊行處,乃...(術語)大別一切經,總稱諸種之般若經曰般若部。...為身寂默、語寂默、意寂默之總稱。寂默,梵語 mauneya, mauna, maunī,音譯為牟尼。又作三寂靜。三寂默即身、語、...合掌叩頭表示恭敬。略稱為禮、拜。即以身體之動作(身業)來表示尊敬之意;而與口業之讀誦、稱名、讚歎,及意業之觀...指苦、醋、甘、辛、咸、淡等六種味。出於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一、俱舍論卷一等。依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八載:(一)苦(梵...(雜語)由思惟懺悔之功德而一切之罪障忽消滅也。普賢觀經曰: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善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法華經普門品所說,觀音菩薩普門示現之三十三種變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術語)二戒之一。如殺盜自性是戒,不待佛制故名性戒。...悉曇字 (?ca)。四十二字門之一。離變遷、不動之義。又作嗟、左、者、酌、伊陀、是侈、室者、室左。大智度論卷四十...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鷲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法姪。獨佩...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有人說,現在很多詞語都被糟蹋了。 比如說,小姐一詞, 舊時多為對未婚女子的敬稱,或者母家的人對已出嫁女子的稱呼...一般人之所以會恐懼,多半是覺得所處的環境中有種種的不安全,不知道何時會發生生命的危機?也不知道何時又會遇到突...
十四無畏的第三是水難無畏。因為觀世音菩薩已成就了水難無畏,所以眾生至心持念菩薩名號,就能從水難中逃生。 《普...
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處呢?在我們心中,佛即心,而心即佛故。然心又有何功德呢?心有覺悟之功德,我輩眾生...學佛的過程中,往往必須經歷重覆的掙扎;重覆的創傷、挫折;重覆的憂鬱感;重覆的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失落感、無力感...
隨煩惱二十:言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舍,秘悋為性。能障不慳,鄙畜為業。亦貪分也。 其中耽著法財就是舍不得把法...
《大智度論》談到,釋迦牟尼佛因地用種種身份來跟眾生結緣。其中有一個身份,就是示現在鹿裡面。在過去無量劫前,有...中國的禪宗,是不落階次的頓悟法門,若涉及禪觀或禪教的方法,例如數息觀、不淨觀、因緣觀、枯尸白骨觀等,便可能被...
五種阿闍黎
【三藏法數】
[出四分律] 梵語阿闍黎。華言軌範。謂其能為人軌範。故云阿闍黎也。一出家了阿闍黎出家阿闍黎者。即比丘剃度之師也。謂出家者。必須依師而得剃度。律雲。所依得出家者。是也。(梵語比丘。華言乞士。)二受戒阿闍黎受戒阿闍黎者。即比丘受戒之師也。謂既得出家。必須依師求受戒法。律雲。於受戒時得作羯磨者。是也。(梵語羯磨。華言作法。)三教授阿闍黎教授阿闍黎者。即比丘教授之師也。謂既得戒法。必須得師教授威儀。律雲。從教授得威儀者。是也。四受經阿闍黎受經阿闍黎者。
上篇:五種法師 | 下篇:五種大師功德 |
二乘人斷了三界的煩惱之後,便入於火光三昧中,燒身滅心,而歸於空寂無為的涅槃境界,這也是二乘行者的最終目的。...
布施冥拔幽靈
妨難
一恆河沙
般若部
三寂默
禮拜
六味
眾罪如霜露
三十三身
性戒
遮
【大藏經】佛遺教經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莫把「師父」稱「師傅」
聖嚴法師:居安思危,臨危不亂

持念觀音聖號,能從水難中逃生

廣發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慧律法師《莫拒外境念念清淨》

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