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智清淨】 p1152 如四一切種清淨中說。 二解 雜集論十四卷四頁云:智清淨者:謂依止靜慮,於隨所欲陀羅尼門任持具...(雜語)末者,最後之一次。末上,猶雲在最後也。傳燈錄十曰:僧問趙州從諗禪師云:和尚還入地獄否?師曰:老僧末上...【四取】 p0398 瑜伽八十九卷十頁云:復次當知依於二品,建立四取。一、在家品。二、外道法中諸出家品。當知此中若...即僧籍簿。又作床歷。床,指僧堂中之床;歷,指記載僧侶履歷資料之名冊。於禪宗,僧堂中之床位多依照眾僧戒臘之深淺...意即阿彌陀佛去此不遠;言極樂淨土雖離此西去十萬億佛土,然由法味觀念上觀之,則去此座不遠。觀無量壽經(大一二·...亦名:使非親織戒犯緣、自乞縷使非親織戒犯緣 戒本疏·三十舍墮法:「四緣成犯:初自乞縷線,二、織師非親,三、不...(人名)唐千福寺懷感,依善導決往生之業,練修三年,逐證念佛三昧。述淨土群疑論七卷。見宋高僧傳六。...(?~1287)宋代僧,屬臨濟宗楊岐派分支破庵派。婺州(浙江)人。號雪岩,世稱雪岩祖欽禪師。五歲時為沙彌,十六歲...(術語)逆修吾死後之佛事也。又云豫修。灌頂隨願往生十力淨土經曰:四輩男女,能解法戒。知身如幻,精勤修習,行菩...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所觸異者,得冷雲熱也。」(戒疏記卷一三·二四·一)...又名十業道,即十種的作業行為,有善惡的分別。...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當今社會裡,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點敬畏之心,否則就會變得浮躁、庸俗,甚至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在一些地方一些人...
我們人都有這種習性:雖然知道死無定期,但因日日見不死,於是常見又會生起來。所以,就會想要多多的儲存。就像世間...
這個意根,我們從小到大可能都沒有把它認真地對待過,有時候我們都對它無可奈何,它非常狡猾,非常有能耐,就像孫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個食品公司的工人,平常身體就不大好,生病時更是心煩意燥。皈依三寶後,雖然...
在家做定課的你,也許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堅持。在家如何能堅持做定課?有沒有什麼竅門幫我們堅持下去? 堅持做定課...苦與樂,往往不是來自於物質條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是因為身體的健康或不健康,例如有些人雖然很貧窮,或是身體不...
《六祖壇經》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一念不悟,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所...作為一個女人,誰不想自己是個有魅力而又陽光的呢,但是,要成為有魅力的陽光女人談何容易。在我們的一生中,煩惱、...
出世五食
【三藏法數】
[出華嚴經疏] 謂世間之食。但能資益生死之身。修行之人。於世美味。心不貪嗜。常持正念。以禪悅法喜等為食。則能長養善根。出離生死。成就菩提。故有出世間五種食也。(梵語菩提。華言道。)一念食謂修聖道之人。常持正念。長養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資益身根。是為念食。二法喜食謂修出世行人。愛樂大法。資長道種。心生歡喜。是為法喜食。三禪悅食謂修出世行人。由得定力自資。長養慧命。道品圓明。心常喜樂。是為禪悅食。四願食謂修聖道之人。以願持身。不舍萬行。長養一切善
上篇:六種夢 | 下篇:五種淨食 |
欲界的諸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因共有六重,故又名六欲天...
智清淨
末上
四取
床歷
去此不遠
乞縷使非親織師戒犯緣
懷感
祖欽
逆修
所觸異
十業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整天奔波忙碌為了什麼

念佛怎樣攝住意根

夢中仙人指路 臨終正念往生

早晚課要怎麼做才能更有效果
聖嚴法師:調整觀念讓苦變為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