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或即前意以因中有果無果,成四句者。 一、因中有果 二、因中無果 三、因中亦有無果 四、因中非有無果...(人名)又曰末伽梨俱舍梨Maskārī Gośāliputra(巴Makkhali Gosāla,又Makkhali Gosālapurtta),具曰末...又作八種清淨音、八種梵音聲、八梵。謂如來所出音聲,言辭清雅,具有八種殊勝功德,令諸眾生聞即解悟。即:(一)極好...(喻)智慧能破除愚癡,好像燈光能破除黑暗一樣。...亦名:安居策修篇 子題:安居約法有四、安居時有三種、安居處通兩界、安居人該五眾 行事鈔·安居策修篇:「安居策修...(術語)又作臘。歲終祭神,漢謂為臘。因而比丘受戒後,終三旬之安居,名為臘。取歲終之義也。出家之年歲,與俗異,...謂龜以不慎言而遭禍,比喻警戒慎言之要。蓋凡夫愚頑,常以不慎言而遭口舌之禍。據法苑珠林卷八十二載,過去世時,於...(術語)主要之法文也。梁僧傳(慧遠傳)曰:抄其要文,撰為二十卷。慈恩傳七曰:翻譯聖教要文。...(儀式)為先亡者之冥福,存在者之供養也。...(術語)羅漢入定之時現十八種之神變。...臨濟宗於禪法修行上所示之三笑。即:(一)相符正宗笑,師家、學人相契時之大笑。(二)有失正宗笑,學人誤答師家時,師...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佛教素食觀的核心內涵 佛教從慈悲觀念及業報輪迴思想出發,明確提出不得食眾生肉。認為一切生命依業受生,前世的生活...
欲愛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斷除這欲愛之河流到寂靜的彼岸呢?《瑜伽師地論》卷一云:云何離欲?謂隨順離欲根成熟故...
我現在發現,我們同學說起來比我說得好,也都說得頭頭是道的。但行起來呢,卻是打問號的。為什麼今天在上課的時候回...沙彌的生活軌範,共有十條守則,名為沙彌十戒,是從五戒的基礎上,加了五條與世間的俗欲隔離的規定,而成為養成出家...
你的來生會是什麼樣子呢?貧窮還是富貴?健康還是多病?英俊瀟灑還是丑陋齷齪?地位高還是低呢?這一切,就要看你今...
依於妄念,調修法身 故於妄念起者任其起(《圓覺經》云:於諸妄心亦不息滅),應知其所起者,皆為本元清淨性中之道...
咱們經常講無我。無我它有兩種,一種是人無我,一種是法無我。我、法本來不存在的,沒有;但是你沒通達之前,都有,...
古時有一個富翁,廣廈千間,妻妾成群,富甲一方。 忽然有一天,富翁發現自己得了怪病,尋醫問藥,屢治不愈。眼見生...
六即佛
【三藏法數】
[出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六即佛者。約事故明六。約理故明即。即者。其體不二。名之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顯法門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論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則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論即者。理體初後皆是。則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處常六。六處常即。蓋由事理不二故也。一理即佛謂眾生本具佛性之理。與諸如來無二無別。故涅槃經云。一切眾生即是佛。是為理即佛。二名字即佛謂或從知識處聞。或從經卷中見。知此理性即佛之名。於名字中通達解了一切諸法皆是佛法。
上篇:薄伽梵六義 | 下篇:六念法 |
1、毫不懷疑的心。 2、沒有污染的心。 3、沒有煩惱的心。...
因果四計(二)
末伽梨拘賒梨
八音
智慧燈
行事鈔安居策修篇第十一
臘
龜不慎言
要文
追善供養
十八變
濟宗三笑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教素食觀的生態價值

如何才能渡過欲愛之河呢

福報的水養智慧的魚
沙彌的十戒

來生怎麼樣就要看你今生怎麼做了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

你執著什麼,就對治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