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元代僧。生卒年、籍貫俱不詳。曾任松江府(江蘇松江)僧錄,受「廣福大師」之號。據磧砂延聖院板大藏經之大宗地玄文...【修心與不修心】 p0903 大毗婆沙論一百五十一卷六頁云:不修心者:謂於得修習修,俱不修心。修心者:謂於得修...【內荷擔苦與外荷擔苦有別】 p0368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頁云:復次由三因緣,內荷擔苦、與外荷擔苦、有其差別。一、所...(術語)欲加害於他人之心。三覺之一。又八覺之一。無量壽經淨影疏上曰:害覺亦名惱覺,於他人所,念欲加害。...(術語)天台三觀之一。觀一念之心具三千諸法也。...【法無我】 p0758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一頁云:法無我者:謂卽一切緣生諸行,性非實我。是無常故。 二解 如成...(書名)二十卷,宋虎丘紹隆等編。彙集佛果禪師一生之三堂小參,普說法語,拈古,頌古等。欲知宋代臨濟之宗風及禪師...(譬喻)邪法如網絞絡而能羅人,故曰邪網。無量壽經上曰:摑裂邪網消滅諸見。起信論曰:遠離癡慢出邪網故。同義記上...又稱橫五師。為「異世五師」之對稱。係指佛陀入滅後之百年左右(即阿育王時代),同時出自異世五師之第五優婆鞠多門...亦名:現身相與清淨欲、取欲者須知同別之相、與欲現身相 子題:清淨欲 行事鈔·受欲是非篇:「依如五分,病人不能口...【四念住】 p0421 如瑜伽二十八卷十六頁至二十四頁廣釋,繁不備錄。 二解 顯揚二卷十頁云:四念住者,一、身念住,...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一個學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遠離種種障礙,在現實的生活中有大成就,一定不能忽視懺悔這一殊勝法門。本文正是想...問: 《無量壽經》最後有說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數,請問這些人數是當時已往生的人數或包括現在及未來往生的人數?...我講一個淨土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講到清朝一個吳毛居士: 這個吳毛居士是當時吳氏家族的僕人,那...梁代,四川青城山有位高僧道香,有大神通,但一直隱秘遮藏、並不顯露。青城山每年都有例會,屆時參與的民眾都聚集著...生死輪迴是有根本的,佛教講:每一件事情會在我們生命出現事出必有因。我告訴大家,沒有一件事情會莫名其妙在我們生...問: 學佛人著魔了,怎麼辦? 大安法師答: 著魔一般都是躁妄心,用急迫的心希求神通,希求感應,希求瑞相,希求善...佛法修行有動有靜,動靜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功,要做到完全沒有雜念是不可能的事,但有了雜念可以調伏,不...如果每個人都能體會到:「世間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我們的」,這雖然還談不上徹底解脫,至少可以漸漸擺脫得失的觀念,...
十一智
【三藏法數】
[出大般若經] 一世俗智謂世間有漏之智。不能出離生死。故名世俗智。亦名字智。膏但有其名。而無其理也。(有漏者。謂漏落三界生死也。)二法智謂欲界苦集滅道四諦下。苦法等無漏之智。能斷欲界見惑煩惱。故名法智。(無漏者。謂不漏落三界生死也。見惑者。謂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也。)三類智謂色界無色界四諦。以欲界四諦比類而觀。從是斷上二界見惑。發苦類等無漏之智。故名類智。四苦智苦即逼迫之義。謂觀五陰等法。以無常苦空無我。得無漏智。故名苦智。(五陰者。色陰。受陰。
上篇:師子吼喻十一事 | 下篇:十一善 |
(術語)說經中事物由來之處。十二部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