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馱娑,梵語 dāsah,譯作奴。為人使役而不取佣資之奴,稱為無價馱娑。菩薩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猶如無價馱娑供人...(雜語)凡隨順佛道,為法所資養者,謂之法子。觀無量壽經曰:法子汝乘大乘,解第一義。...(術語)比丘離四種之邪命法而清淨活命,謂之淨命。即八正道中之正命也。又以清淨之心為生命,謂之淨命。維摩經菩薩...【六苦】 p0293 瑜伽四十四卷十一頁云:復有六苦。一、因苦。習惡趣因故。二、果苦。生諸惡趣故。三、求財位苦。四...又作衩袒。謂不搭袈裟,僅著法衣。緇門警訓卷六慈受禪師示眾箴規條(大四八·一○七○下):「衩衣登殿(或系「廁」...(術語)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也。如未得聖道,謂為已得是也。七慢之一。俱舍論十九曰:於未證得殊勝德中,謂已證...大日經住心品云:佛言,菩提心為因,大慈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此三句大日經之大宗也。 依菩提心起大悲,故...佛陀所證悟的根本道理之一為因緣法,即認為一切有為法皆有生滅變化(宇宙自然界)或生死苦樂(人生命運)之現象,其...(雜語)為聞說法而集會之聽眾座場也。又與會場同。...【道理勝義諦】 四種勝義諦之一,又名自果差別諦,此即是世俗四諦中的第三諦、證得世俗諦的四諦法門。這知、證、斷...【三種神變威力】 p0203 瑜伽三十七卷十九頁云:諸佛菩薩,略有三種神變威力。一者、神境神變所攝。二者、記說神變...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有一天,法啟禪師聽到幾個小沙彌在討論佛教宗派的問題,有的說禪宗第一,有的說禪宗最好,議論間不乏對其他佛教門派...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槃特尊者告訴他的弟弟朱利槃特:如果你無法憶持佛陀之教法與戒律,那就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難免沒有魔來。魔有內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內魔難降。如不能降,...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蘊中無我,不知蘊亦是空。執境為有,唯欲避境趨寂。故聞淨土化生,心不喜樂。如諸聲聞,不見舍...大凡修淨土法門的人,最忌諱的是夾雜。我們在《無量壽經》知道,三輩往生共有的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莊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敘述黃帝問路的故事。黃帝與六位賢士去訪問一位修道的隱士,在山上迷了路,當時,...現在我們在參學方面來講,總要以規矩法則為尊。常住上的主事人發起道心,講經打七,弘揚佛法,實為稀有難得的因緣;...《代序》找回內心的寧靜 以前我看到別人做錯事,就苦口婆心地想規勸他們,但效果不大,因為能接受的人很少。於是,...
龜山正元禪師
【五燈會元】
福州龜山正元禪師,宣州蔡氏子。嘗述偈示徒。一曰:「滄溟幾度變桑田,唯有虛空獨湛然。已到岸人休戀筏,未曾度者要須船。」二曰:「尋師認得本心源,兩岸俱玄一不全。是佛不須更覓佛,秪因如此便忘緣。」咸通十年終於本山,謚性空大師。
上篇:白居易侍郎 | 下篇:婺州蘇溪和尚 |
云何為悲?謂有一類。作是思惟。願諸有情。皆得離苦。彼依出家。或依遠離。由思擇力。內所發起。色界定善。諸悲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