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544~623)唐初僧。河南陽翟人,俗姓褚。八歲出家,器宇凝峻。陳宣帝於建業(南京)造泰皇寺,師受敕監督百工,並...即阿彌陀佛,因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全一卷。東晉時所譯,然譯者佚名。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佛陀欲令阿難度化鞞羅羨那王子出家,乃令阿難為之解說出家之...【長養有二種】 p0799 瑜伽三卷四頁云:長養有二種。一、處遍滿長養。謂體增寬,遍滿處所。二、相增盛長養。謂...(術語)食物為他人之手所觸而惡穢者。凡戒律以他人手觸之食物為不淨而禁食之。見行事鈔下,同資持記下二之二。...即指默然無言之妙理。謂維摩詰居士以默然無語來表示言詮所不及之深理。[華嚴五教章卷一](參閱「默不二」6373) ...即真空觀,菩薩修習空觀,先觀法空,了知一切外境,緣生性空,本無實法;次觀我空,體達我身,四大假合,終歸於空;...(經名)佛說五恐怖世經,一卷,劉宋沮渠京聲譯。說末世不遵戒律有五種可恐之事。...【正行真如作意】 p0505 顯揚三卷九頁云:七、正行真如作意。謂如前說,乃至於清淨行,思惟道諦。既思惟已;欲令修...【利他處苦】 p0703 瑜伽四十二卷十頁云:利他處苦者:謂諸菩薩,修十一種利有情業,如前應知。由彼所生種種憂...亦名:厭離比丘 子題:世間有二 隨機羯磨·諸界結解篇:「時有厭離比丘,見阿蘭若處有一好窟,自念言,我若得離衣宿...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蘇城是帶著父母的厚望出過留學的。 蘇城的父母一直為自己沒能好好讀書抱憾,就把這份期望都寄託在蘇城身上。蘇城很...四面佛並非佛教的佛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從古至今泰國人所信仰崇拜的宗教大多是佛教,當今約95%的泰國人是佛教徒。但...嫉妒心,是指對強於自己、超過自己的人心懷忌妒,是對他人所取得的地位、名譽、成績、進步的不服氣、不友好,有時甚...佛教是一切人類的宗教,不論什麼種族,什麼階級的人,都可以得到佛法的救度。但因人類的根性不一,佛陀為要適應各種...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叫極樂?就在於無有眾苦但受極樂。極樂就是超越了現象界,苦樂對待的那種絕待的樂,那種法性的樂...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弟子是阿羅漢,名叫作須曼。有一回佛剃了頭髮,就叫須曼將剃下來的發拿到印度西北部的罽賓國去...十住位言住者,慧住於理,名之為住。謂此位菩薩已歷經十信階位,善根堅固,觀慧增長,雖未如實證入實相妙理,而能安...江西德興人夏原吉初入仕途,便因為一個很偶然的細節,被皇帝納入法眼,由此開啟了他輝煌的政治生涯。 原來在明朝初...
寶峰克文禪師
【五燈會元】
隆興府寶峰克文雲庵真淨禪師,陝府鄭氏子。坐夏大溈。聞僧舉,僧問雲門:「佛法如水中月,是否?」門曰:「清波無透路。」師乃領解。往見黃龍不契,卻曰:「我有好處,這老漢不識我。」遂往香城見順和尚。順問:「甚處來?」師曰:「黃龍來。」曰:「黃龍近日有何言句?」師曰:「黃龍近日,州府委請黃檗長老。龍垂語云:『鐘樓上念讚,床腳下種菜。有人下得語契,便往住持。』勝上座云:『猛虎當路坐。』龍遂令去住黃檗。」順不覺云:「勝首座只下得一轉語,便得黃檗住,佛法未夢見在。」師於言下大悟。方知黃龍用處,遂回見黃龍。龍問:「甚處來?」師曰:「特來禮拜和尚。」龍曰:「恰值老僧不在。」師曰:「向甚麼處去?」龍曰:「天台普請,南嶽遊山。」師曰:「恁麼則學人得自在去也。」龍曰:「腳下鞋甚處得來?」師曰:「廬山七百五十文唱來。」龍曰:「何曾得自在?」師指鞋曰:「何嘗不自在?」龍駭之。開堂日,拈香祝聖,問答罷,乃曰:「問話且止,只知問佛問法,殊不知佛法來處。且道從甚麼處來?」垂一足曰:「昔日黃龍親行此令,十方諸佛,無敢違者,諸代祖師,一切聖賢,無敢越者。無量法門,一切妙義,天下老和尚舌頭始終一印,無敢異者。無異則且置,印在甚麼處?還見麼?若見,非僧非俗,無偏無黨,一一分付。若不見,而我自收。」遂收足喝一喝曰:「兵隨印轉,將逐符行。佛手驢腳,生緣老好,痛與三十棒,而今會中莫有不甘者麼?若有,不妨奇特。若無,新長老謾你諸人去也。故我大覺世尊,昔於摩竭陀國,十二月八日,明星現時,豁然悟道,大地有情,一時成佛。今有釋子沙門某於東震旦國,大宋筠陽城中,六月十三日,赫日現時,又悟個甚麼?」以拂子畫曰:「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僧問:「如何是佛?」師呵呵大笑。僧曰:「何哂之有?」師曰:「笑你隨語生解。」曰:「偶然失利。」師喝曰:「不得禮拜。」僧便歸眾。師復笑曰:「隨語生解。」問:「江西佛手驢腳接人,和尚如何接人?」師曰:「鰋魚上竹竿。」曰:「全因今日。」師曰:「烏龜入水。」問:「新豐吟雲門曲,舉世知音能和續。大眾臨筵,願清耳目。」師以右手拍禪床,僧曰:「木人拊掌,石女揚眉。」師以左手拍禪床,僧曰:「猶是學人疑處。」師曰:「何不腳跟下薦取。」僧以坐具一拂,師曰:「爭柰腳跟下何!」問:「遠遠馳符命,禪師俯應機。祖令當行也,方便指群迷。」師曰:「深。」曰:「深意如何?」師曰:「淺。」曰:「教學人如何領會?」師曰:「點。」問:「馬祖下尊宿,一個個阿漉漉地,﹝阿,清藏本作「屙」。﹞唯有歸宗老較些子。黃龍下兒孫,一個個硬剝剝地,只有真淨老師較些子。學人恁麼還扶得也無?」師曰:「打疊面前搕鰹。」卻曰:「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師不答。僧曰:「這個為上上根人,忽遇中下之流,如何指接?」師亦不答。僧曰:「非但和尚[怯-去+麼][怖-布+羅],學人亦乃一場敗缺。」師曰:「三十年後悟去在。」問:「承古有言,眾生日用而不知。未審不知個甚麼?」師曰:「道。」曰:「忽然知後如何?」師曰:「十萬八千。」僧提起坐具,曰:「爭柰這個何!」師便喝。上堂:「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腳頭腳尾,橫三豎四。北俱盧洲火發,燒著帝釋眉毛,東海龍王忍痛不禁,轟一個霹靂,直得傾湫倒嶽,雲黯長空。十字街頭廖鬍子,醉中驚覺起來,拊掌呵呵大笑曰:『筠陽城中,近來少賊。』」乃拈拄杖曰:「賊!賊!」上堂:「道泰不傳天子令,行人盡唱太平歌。五九四十五,莫有人從懷州來麼?若有,不得忘卻臨江軍豆豉。」上堂:「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拈拄杖曰:「洞山拈起拄杖子,你諸人合作麼生?」擊香卓,下座。上堂:「褌無襠,褲無口。頭上青灰三五斗。趙州老漢少賣弄,然則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其柰禾黍不陽艷,競栽桃李春,翻令力耕者,半作賣花人。」上堂:「佛法兩字,直是難得。人有底不信自己佛事,唯憑少許古人影響,相似般若所知境界,定相法門,動即背覺合塵,黏將去,脫不得。或學者來,如印印泥,遞相印授。不唯自誤,亦乃誤他。洞山門下,無佛法與人,只有一口劍。凡是來者,一一斬斷,使伊性命不存,見聞俱泯。卻向父母未生前與伊相見,見伊才向前便為斬斷。然則剛刀雖利,不斬無罪之人。莫有無罪底麼?也好與三十拄杖。」上堂:「洞山門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缽盂裡屙屎,淨瓶裡吐唾。執法修行,如牛拽磨。」上堂:「洞山門下,有時和泥合水,有時壁立千仞。你諸方擬向和泥合水處見洞山,洞山且不在和泥合水處。擬向壁立千仞處見洞山,洞山且不在壁立千仞處。擬向一切處見洞山,洞山且不在一切處。你擬不要見洞山,鼻索又在洞山手裡。擬瞌睡也把鼻索一掣,只見眼孔定動,又不相識也。不要你識洞山,但識得自己也得。」上堂:「汾陽莫妄想,俱胝豎指頭。古今佛法事,到此一時休。休休,卻憶趙州勘婆子,不風流處也風流。」拈拄杖曰:「為眾竭力。」上堂:「頭陀石被莓苔裡,擲筆峰遭薜荔纏。羅漢院裡,一年度三個行者,歸宗寺裡參退喫茶。」上堂:「師子不食彫殘,快鷹不打死兔。放出臨濟大龍,抽卻雲門一顧。」拈起拄杖曰:「雲行雨施,三草二木。」師崇寧改元,十月旦示疾,望乃愈,出道具散諸徒。翌日中夜,沐浴更衣趺坐。眾請說法,示偈及遺誡宗門大略,言卒而逝。火葬,焰成五色,白光上騰。煙所至處,皆設利。分骨塔於泐潭、新豐。
上篇:東林常總禪師 | 下篇:雲居元祐禪師 |
(修法)向佛眼尊修祈禱之法也。如法二字,總名嚴儀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