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三卷一頁云:云何菩薩一切靜慮?謂此靜慮,略有二種。一者、世間靜慮,二者、出世間靜慮。當知此二,隨其所應,復有三種。一者、現法樂住靜慮,二者、能引菩薩等持功德靜慮,三者、饒益有情靜慮。若諸菩薩所有靜慮,遠離一切分別;能生身心輕安;最極寂靜;遠離憍舉;離諸愛昧;泯一切相。當知是名菩薩現法樂住靜慮。若諸菩薩所有靜慮,能引能住種種殊勝不可思議不可度量十力種姓所攝等持;如是等持,一切聲聞及獨覺等,不知其名;何況能入。若諸菩薩所有靜慮,能引能住一切菩薩解脫勝處遍處無礙解無諍願智等,共諸聲聞所有功德。當知是名能引菩薩等持功德靜慮。菩薩饒益有情靜慮,有十一種。如前應知。謂諸菩薩,依止靜慮,於諸有情能引義利彼彼事業,與作助伴。於有苦者,能為除苦。於諸有情,能如理說。於有恩者,知恩知惠,現前酬報。於諸怖畏,能為護救。於喪失處,能解愁憂。於有匱乏,施與資財。於諸大眾,善能匡御。於諸有情,善隨心轉。於實有德,讚美令喜。於諸有過,能正調伏。為物現通,恐怖引攝。如是一切,總名菩薩一切靜慮。此外無有若過若增。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恭御陀,梵名 Kovgoda。東印度之古王國。位於烏荼國之南。依大唐西域記卷十所載,該國瀕臨海隅,土地濕熱,氣候溫暑...(226~249)三國魏山陽人。字輔嗣。精通儒、道二家之說,早年即以文學辯才聞名於世,對老莊玄學之註釋頗見重於當時...乃指天台宗所謂劣應身與勝應身之二應身而言。(一)劣應身,乃對十地以前之凡夫與二乘所應化示現之佛身。(二)勝應身,...(地名)國名。屬於北印度境之迦濕彌羅國,僧徒學大乘。見西域記三。...【端嚴】 p1297 瑜伽二十五卷二十二頁云:云何端嚴?謂能成就若往若還,若睹若瞻,若屈若伸,持僧伽胝,持衣持缽,...謂求願往生淨土。全稱願往生。與「欲生」同義。如謂十方隨願往生、願生我國、欲生彼國等,此等願求之心意,即稱為願...(天名)又曰:大辯天、大辯功德天、辯才天、大辯才功德天、辯天,作辨財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樂等。...乃僧侶以外之在家人,如族親、檀越等,為佛教所從事之種種善行,如供給僧尼衣食以助其安穩修行,或盡力援護佛法之弘...(譬喻)業猶如繩,縛眾生之身而繫於三界之牢獄,故曰系。起信論曰:凡夫業系苦。...【發起疾病過失】 p1162 瑜伽九十九卷四頁云:若自持羊毛、過三逾繕那,或荷重擔,或上過人樹等。當知是名發起疾病...指天台圓教之空、假、中三諦圓融不二,以別於別教三諦之隔歷。[摩訶止觀卷三上](參閱「三諦」684) p685...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第一個是十類容易患癌的人群,如果有的話趕快改正過來。 第一個就是經常熬夜者。 經常熬夜,熬夜會使我們抵抗力下降...過去,佛陀曾生為馬王,名叫驅耶,常在海邊渡引漂流之人。當時在海的另一端,滯留了許多淫亂的女鬼,她們若見商人經...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前面的通序是一...開始用禪宗的功夫,有幾樣道理是必須要明白的。修行人對人生的問題要有一個基本的理解,有三點必須要提: 無常 第一...一切眾生,皆具佛性,即皆有佛慧。但以貪、嗔、癡、等雜糅其中,則佛慧便成眾生知見矣。今既知佛慧本具,務於居心、...佛陀在《賢愚經》中講道:我自憶念過去世時。慈心孝順。供養父母。乃至身肉。濟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為天帝...問: 我在生活中,以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自警,佛號不斷,但就是不能入定,怎樣才可以入定呢? 大安法師答:...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煩惱,你可以有罪業,但是你不能起顛倒。這是整個淨土宗的底限,這是最低、最底限。煩惱是...
一切靜慮
【法相辭典】
【一切靜慮】 p0005
上篇:一切精進 | 下篇:一切愛語 |
何等因緣?謂阿賴耶識及善習氣,又自性故差別故、助伴故、等行故、增益故、障礙故、攝受故,是因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