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四卷一頁云:復有三法,能令有情,不護諸根。一、於依止中,邪法種子。二、於諸境界,取不正相。三、於私隱處,不正思惟。如是三種,當知即是欲貪、瞋恚、及與害品。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謂自隱藏想忍見樂故思明瞭。數數宣說施設摽示違想等事。如是名為故以正知說虛誑語。...(術語)台家之四教配於四門也。四教儀四曰:四教各明四門,雖俱得入道,然隨教立義,必應逐便。若三藏教之四門,雖...為十法界之一。又作聲聞法界。指聽聞佛之聲教,觀察四諦之理而證得阿羅漢果,入於灰身滅智之無餘涅槃之境界。[法華...即指御制序。一部新的經論譯成時,為嘉許譯者,皇帝親自作序,稱為聖教序。最著名者為唐太宗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名數)是護身寺自軌法師所立。一因緣宗,二假名宗,三不真宗,此三者同前。四真宗,如涅槃等經明佛性真如等者是也...梵名 ?ākya。意譯作能仁。釋迦牟尼所屬種族之名稱,為佛陀五姓之一。又為釋迦牟尼之簡稱。釋迦族為古印度民族之一...度母,梵名 Tārā,全稱聖救度佛母,我國古代稱多羅菩薩、多羅觀音,共有二十一尊,皆為觀世音菩薩之化身。綠度母...【分位攝】 p0384 顯揚十四卷十頁云:分位攝者:謂諸蘊等順樂受等,分位所攝。 二解 如十種攝中說。 三解 雜集論五...五戒者,戒為戒止不為,五戒乃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飲酒以其過在縱逸狂亂愚癡不明也。五戒之...【識取相】 p1433 集異門論十一卷十三頁云:云何識取蘊?答:若識、有漏,隨順諸取;於此諸識,若過去,若未來,若...(術語)法華經安樂行品分別末世之道俗安樂修行法華之法為身,口,意,誓願之四種而明之。南嶽大師就此安樂行而立有...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問: 請問法師!修淨土宗沒有見地能否往生?見地、修證、行願是修行的整個過程嗎?如何處理這三者的關係? 大安法師...
經云: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詣道場,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第三十九願:受樂同於漏盡願 第三十九受樂同於漏盡願,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往生到我剎土當中的...一個信仰佛教的人,不單隻是以拜佛、誦經、參加法會為修持,日常生活中,學習忍更是重要。在面對他人的叱罵、錘打、...
【十二緣所怖。追求苦所依。歸敬地藏者。皆安住無畏。】 我們前面講的十二因緣法,無論是過去世的、未來世的,總的...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裡為比丘們開示法要:比丘們!你們應當知道,世間上有四種鳥。有的鳥,聲音美妙,...觀身非身,鏡像水月。觀心無相,光明皎潔。 一念不生,虛靈寂照。圓同太虛,具含眾妙。 不出不入,無狀無貌。百千方...作為一個在家的佛教信徒,和非信徒之所不同的,即是歸依三寶和受持五戒的要求。也就是說,一進佛門,首先要對佛陀生...
三法能令有情不護諸根
【法相辭典】
【三法能令有情不護諸根】 p0221
上篇:三無數大劫修因圓滿 | 下篇:三法能令獲得速疾通慧 |
巴利名 Vavgīsa。為佛陀弟子之一。又作婆耆沙、鵬耆舍。乃佛陀弟子中,最著名之詩人,常以即興之詩偈讚嘆佛陀及上...
故以正知說虛誑語
四教四門
聲聞界
聖教序
五宗
釋迦
綠度母
分位攝
五戒
識取相
有相安樂行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修淨土沒有見地能否往生

佛陀成佛的過程

極樂淨土,人人不再設防的世界
忍者無怨 必為人尊

要想離開畏懼所求皆滿,應該這樣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