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八卷十一頁云:復次法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此中有為,是無常性。三有為相,施設可得。一、生。二、滅。三、住異性。如是三相,依二種行,流轉安立。一、依生身展轉流轉。二、依剎那展轉流轉。依初流轉者:謂於彼彼有情眾同分中,初生、名生;終沒、名滅;於二中間,嬰孩等位,立住異性。乃至壽住,說名為住。諸位後後轉變差別,名住異性。依後流轉者:謂彼諸行,剎那剎那,新新而生;說名為生。生剎那後,不住名滅。唯生剎那住故,名住。異性有二。一、異性異性。二、轉變異性。異性異性者:謂諸行相似相續而轉。轉變異性者:謂不相似相續而轉。非此異性離住相外,別體可得;是故二種,總攝為一,施設一相。與此相違,應知常住無為三相。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因明論亦二相轉】 p0594 瑜伽三十八卷八頁云:因明論亦二相轉。一者、顯示摧伏他論勝利相,二者、顯示免脫他...指佛教禪、律二宗外之其餘諸宗派。系禪宗所立;以彼等多重講說經典義解,不似禪宗之強調見性悟道,故以此名稱之。 ...(雜語)諸供混沌而供之意。即修護摩法時,混和殘餘之諸供,而供養諸尊並十方世天也。如蘇悉地羯羅經下所謂所殘餘谷...【五事勝劣分別】 p0276 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頁云:問:如是五事,幾劣?幾勝?答:三、通二種。真如、唯勝。清淨所緣...四無礙之一。謂知諸法之義,了了通達而無滯礙。大乘義章卷十一(大四四·六九一下):「知義無滯,名義無礙。」 p5...華嚴宗十玄門之一,此門乃就「智」而言。又作托事顯法生解門。謂一切事法皆互為緣起,隨托一事而觀,便顯一切事法,...八正道統云:八正道分,一名八聖道支。聖者,正也。其道離偏邪,故曰正道。又聖者之道,謂之聖道。此八法盡離邪非,...(術語)金石要例曰:僧之稱公,當以其名,宋景濂塔銘可按也。及今乃以其字,失之矣,文章家不得因之。僧之稱公,當...(人名)錢塘人。姓胡氏,字子文。出家後,侍奉先寺源清十七年。源清寂後,嗣其講,不墜家風。景德元年,住梵天寺,...托缽之際,非挨家挨戶誦經乞食,乃邊走邊誦經乞食,稱為連缽。「軒缽」之對稱。(參閱「軒缽」4325) p4809...【於食防護所作過患】 p0752 瑜伽二十三卷九頁云:云何名為於食防護所作過患?謂所作業,若得諧遂;為護因緣,...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
飲食,是生物維繫色身的要件之一。一般人每日塵勞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標便是求得衣食溫飽,如果能吃飽穿暖後,最好還...
過去,有位菩薩出家為沙門,於山林間修道,慈心悲愍眾生輪迴三界受苦,常思應如何救度。於是靜心思惟,求索根本解脫...一、念佛, 念佛具足十號,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無量,能拔除眾生之苦,我欲與佛一樣; 二、念法, 念如來所說之...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斷了,你大可不必如此驚慌。一切唯心造,心無惡念就好! 第一、你必須要知道,佛珠是用...生長在非洲荒漠地帶的依米花,默默無聞,少有人注意過它。許多旅人以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清...問: 請問如果沒有進佛門的人,也就是說沒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讀誦大乘經典? 大安法師答: 雖然沒有進行形式上的皈依...
在《壇經》中,頓與漸的問題,是貫穿全書的一個主要問題。六祖大師正是圍繞這一問題來展開他一生教化的。因此,學禪...
參究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則無妄想,心心清澈則無昏沉。衹要分明,妄想不除而自除;衹要清澈,昏...
三有為相依二種行流轉安立
【法相辭典】
【三有為相依二種行流轉安立】 p0225
上篇:三摩地及解脫說有前後不同 | 下篇:三種聖者三見圓滿能超三苦 |
(人名)華嚴二祖雲華智儼法師,又號至相尊者。俗姓趙氏。生於開皇二十年也。初剃染時,禱於大藏前,抽得華嚴首卷。...
因明論亦二相轉
講宗
混沌供
五事勝劣分別
義無礙
托事顯法生解門
八正道
公
慶昭
連缽
於食防護所作過患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僧人的晚餐為何稱為「藥石」

慈心濟虱微命的沙門
六念法

佛珠斷了是凶兆嗎
一生定要美麗一次
沒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讀誦大乘經典

《壇經》中的頓與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