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手機請用瀏覽器訪問:http://m.fodizi.tw
文庫首頁
隨機推薦
佛教故事
法師大德
佛教經文
佛教知識
佛教詞典
全部文章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阿彌陀佛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方攝
【法相辭典】
【方攝】 p0375
如十種攝中說。
二解顯揚十四卷十頁云:方攝者:謂諸蘊等、依方而轉。若依此方所生;即此方所攝。
三解集論三卷八頁云:何等方攝?謂依東方諸蘊界處,還自相攝。餘方蘊界處亦爾。
上篇:
方
下篇:
方便
網站郵箱
手機客戶端
推特
Line
WSA
Gmail
二維碼
臉書
恩海
四恩之廣海。四恩即父母恩、國王恩、眾生恩,三寶恩。[性靈集卷七](參閱「四恩」1747) p4107...
十四神九王
(名數)華嚴經末會之初,文殊菩薩由善住樓閣出拜辭世尊時,隨從之神王也。一、常隨侍衛之諸金剛神,二、普為眾生供...
支分建立
支分建立者,謂初靜慮有五支,何等為五?一尋、二伺、三喜、四樂、五心一境性。第二靜慮有四支,何等為四?一內等淨...
八種別解脫戒
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學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優婆塞戒、優婆夷戒、近住戒。...
舉相
【舉相】 p1404 瑜伽十一卷二十二頁云:云何舉相?謂策心所取隨一淨妙或光明相相。 二解 瑜伽三十一卷九頁云:云何...
佛陀波利
(人名)Buddhapāli,罽賓國沙門名。譯曰覺護。譯尊勝陀羅尼經。見開元錄九,宋僧傳二。...
曼殊
(菩薩)即文殊。翻譯名義曰:曼殊師利,此雲妙德。西域記: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此即維摩經之所謂文殊師利也。...
十牛圖
宋代廓庵師遠撰繪(一說清居禪師作)。此十圖以牧牛為主題,並各附自序及偈頌,以闡示修禪之方法與順序。十牛圖頌(...
烏沙斯
梵名 Usas。又作烏舍斯。意譯為太白星。乃吠陀之女神所化。即印度婆羅門教、印度教之黎明女神名。系天父特尤斯之女...
口所生
【口所生】 p0227 瑜伽八十四卷五頁云:口所生者:從說法音而誕生故。此句遮其精血不淨所生。...
在家
梵語 grha-stha,巴利語 gahattha。又作居家、住家、在家人。為「出家」之對稱。即指成家立業,過著家庭生活,而自...
百界千如
天台宗認為一切法,都是真如實相,或名為如,或稱如是。十法界中, 一、外顯的形相,名如是相, 二、內具的...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把地藏聖號念好了,這些法就都會了
我們中國漢地修的禪定,都是修的祖師禪,問念佛是誰,直接消滅我執,找真我。這就是真如實相觀。修真如實相,必須是...
飲酒的三十六過失
1、資財散失;2、現多疾病; 3、因興鬥爭;4、增長殺害; 5、增長瞋恚;6、多不如意; 7、智慧漸寡;8、福德不增;...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
未論學佛,先學修身。今開十端,眾當諦聽: 一不欺心 謂盜常住物,騙施主物,裝佛印經,齋僧起會,造寺鑄鐘,修橋砌...
對治禪修中的五蓋
學習坐禪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性,就是不管你修行什麼法門,坐禪有一般性的要求和規律;特殊...
持不殺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殺戒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殺戒居次,厭離生死,必須斷淫-欲故。菩薩利生為事業,宏法是家務,...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佛陀的慈悲開了很多很多的法門,我們一般說是八萬四千法門。那麼在這麼多的法門當中,其...
不要再問我你的前世是什麼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不要整天為了不確定的事而提心吊膽。給自己附加了如此多的事,其實是在懲罰自己。今天的...
綢包破氈
世間有些人外表不揚,而內心即滿肚子學問和智識。有人即外面一派紳士,而肚子裡面一點的墨水和智識都沒有。有人道德...
詞典首頁
法相辭典
大藏經
更多文章
【淨界法師】追求臨終正念,在唯識學有三個重點
【大安法師】現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嗎
【南懷瑾老師】持誦准提咒的九品成就
【淨界法師】痛苦是從執著而來的
【淨界法師】我們今生的使命是什麼
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
懺悔法門
金剛經
工作事業
忍辱法門
戒殺放生
施食法門
超度意義
禪修法門
觀音菩薩
看破放下
消除業障
臨終關懷
獲得財富
人生感悟
健康素食
地藏經
釋迦牟尼佛
普皆迴向
夢參法師
大安法師
如瑞法師
弘一大師
達照法師
妙蓮老和尚
聖嚴法師
其他法師
淨慧法師
淨界法師
星雲法師
印光大師
慧律法師
蓮池大師
靜波法師
廣欽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