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三十八卷十四頁云:菩薩云何求聞正法?謂諸菩薩、於善說法,應當安住猛利愛重,求聞正法。如是略說於善說法安住猛利愛重之相。謂諸菩薩、為欲聽聞一善說法,假使路由猛焰熾然大熱鐵地,無餘方便可得聞是善說法者;即便發起猛利愛重,歡喜而入。何況欲聞多善言義。又諸菩薩、於自身份及於一切資身眾具飲食等事,所有愛重,於欲聽聞諸善說法所有愛重,以前愛重,方後愛重,於百分中,不及其一;於千分中,亦不及一;於數分中,亦不及一;於算分中,亦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菩薩如是於善說法,深生敬重。常樂聽聞諸善說法,無有勞倦,亦無厭足。淨信淳厚,其性柔和,心直見直。愛敬德故;愛敬法故;往法師所,無難詰心。有敬重心,無高慢心。專為求善,非顯己德。為欲安立自他善根,不為利養恭敬因緣。菩薩具足如是功德,往法師所,無雜染心,無散亂心,聽聞正法。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術語)大乘之總名。無等無等之意,言他無比類也。寶積經二十三曰:是故此乘名大乘,(中略)無上上,無等等乘。...(書名)二卷。孤山智圓著。釋天台之觀經疏。...指隨機教化眾生而不拘泥特定之方式。謂菩薩出入生死,教化眾生,令悟性空,乃權巧方便之智,亦為如來適應眾生機緣所...(術語)如來之十力也。一、知覺處非處智力,處者道理之義,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三世業報智力,知一切...【無間道及解脫道】 p1083 俱舍論二十三卷十二頁云:論曰:十六心中,忍是無間道。約斷惑得,無能隔礙故。智是解脫...(雜語)押指也。楞嚴經四曰: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長水之義疏曰:無生智合無相理,大用顯現。...智度論說,四悉檀總攝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四是四個方法,悉是普遍之義,檀是梵語檀那之簡稱,亦即布施之義...凡三卷。鳩摩羅什(344~413)譯於姚秦弘始七年(405)。又稱奉入龍華經、選擇諸法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屬於大...【薄佉羅】 應是月支,在雪山西北,或云月氏。...(人名)新羅國黃龍寺元曉。從湘法師入唐游往處處,華嚴唯識,最其所達。後還,化振海東。所著起信論疏,彌陀經疏等...全一卷。東漢安世高譯於建和二年至建寧三年間(148~170)。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本經系以彙集佛教各方面之知識為主...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共摩訶比丘僧二萬二千人俱,...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歷事煉心。就是說人生你追求它,當然是傷痕累累;你逃避它也非常可惜,因為它是一個...世間每一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有的人謙虛自卑,有的人自大貢高傲慢。有些是有才能智識學問而不顯耀,有的人空腹高心...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一個話題,就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就是說我...這部《無量壽經》是由諸佛如來所特別加持護念的。首先說,說出這部無量壽經的時候,當時十方諸佛都伸出廣長舌相,來...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後世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這都是得自范...【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心。救度一切眾生者。欲修無上菩提者。欲出離三界者。是諸...可怕的現狀 我們每到寺院等宗教場所,都會看到裊繞的煙靄和通明的燈燭,馬上就會感覺到一種神聖氣氛,身心也不由得...阿彌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薩,在這個世間發願修行,而且他示現的每一個身都在娑婆世界跟我們廣結法緣,那麼這個緣跟...
云何求聞正法
【法相辭典】
【云何求聞正法】 p0390
上篇:云何施 | 下篇:文 |
(雜語)至極之說法。教行信證一曰:一乘究竟之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