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異門論八卷十二頁云:四不應行而行者:一、貪慾故不應行而行。二、瞋恚故不應行而行。三、愚癡故不應行而行。四、怖畏故不應行而行。云何貪慾故不應行而行?答:如有一類,或親教師,或軌範師,或同親教,或同軌範,或隨一一往還親友,於僧眾中,有諍事起。彼作是念:若與師等共為朋黨;便墮非法。若與師等不為朋黨;便墮不義。雖作是念;而為貪慾所蔽伏故;起惡身語。是名貪慾故不應行而行。云何瞋恚故不應行而行?答:如有一類,有怨嫌者,於僧眾中,有諍事起。彼作是念:若助怨嫌;於情不可。若受乖反;於理有違。雖作是念;而為瞋恚所蔽伏故;起惡身語。是名瞋恚故不應行而行。云何愚癡故不應行而行?答:如有一類,稟性暗鈍,或親教師,或軌範師,或同親教,或同軌範,或隨一一往還親友,於僧眾中,有諍事起。彼作是念:我今不知是非好惡,但應朋助親教師等。彼為愚癡所蔽伏故;起惡身語。是名愚癡故不應行而行。云何怖畏故不應行而行?答:如有一類,或國王親友,或大臣親友,或強賊親友,於僧眾中,有諍事起。彼作是念:若我不助有勢力者;由是因緣,或失名利,或失衣缽,或失身命。是故我今定應朋助有勢力者。彼由怖畏所蔽伏故;起惡身語,是名怖畏故不應行而行。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十種良善的行為是通向善處的道路。...(術語)梵語菩提,新譯曰覺,舊翻曰道。道者通之義,佛智圓通無壅,故名之為道。道有三種:一聲聞之所得,二緣覺之...(名數)一、白赤黃青黑(大日經一、三,略出經三,瞿醯經中,大疏六,不空罥索經九所說五色界道;大疏四所明五佛色...全一卷。譯者佚名。又作自化作苦經、佛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內容為阿支羅迦葉問佛陀「...(職位)堂頭之異名。禪林方丈之住持也。...【善說法律】 p1142 瑜伽八十五卷四頁云:復次善說法律、略由三種不共支故;不共外道,墮善說數。一者、宣說真實究...如來離一切之虛偽,叫做至真。...為華嚴宗所稱十地之因分。與果分之「就實十地」相對。依唐代華嚴三祖法藏之說,隨相十地為菩薩之所知、所行,故稱為...(術語)菩薩十地之第十。大法之智雲遍注甘露之雨之位也。...【有念】 p0539 瑜伽九十七卷二十二頁云:成就定故;名為有念。...(術語)又云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法,泰然無畏之德也。此有四種,稱曰四無畏。大乘義章十一末曰:化心不怯,名為無...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慧思大師(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後魏南豫州汝陽郡武津縣(今河南上蔡縣)人。十五歲信仰佛教出家,二十歲受具...我經常問很多的念佛人──你聽到佛號的時候,你生起什麼想法? 你說,誒,我聽到佛號都沒有想法。 那你沒有辦法往生...人者,忍也 忍字從刀從心,心字上面一把刀啊!心是很敏感、很柔弱、很柔軟的,結果在上面有把刀,這說明這樣的心是...神會在廣東韶州曹溪六祖慧能處住了幾年,頗受慧能的器重。為了增廣見聞,不久他又北上參學。先到江西青原山參拜行思...佛法有兩個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雙修。福主要指我們外在所依存的環境;慧就是我們內心對事物本質的...當然這是一個有相的觀察,或者我們也可以根據無相的觀察,思維無常無我的道理。這個無常觀也是很有力量,我們的確會...阿難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難獨自在花園裡靜坐,突然聞到園中的花,隨著黃昏吹來的風,飄過來一陣一陣...念佛的人到了臨終的時候,若有重大病苦發現,切切不要疑心,也不要驚恐。當初唐玄奘法師,臨終也有大病,何況我們是...
四不應行而行
【法相辭典】
【四不應行而行】 p0450
上篇:四種無分別義 | 下篇:四種行不應行 |
【身者愚】 p0675 顯揚十四卷二頁云:論曰:身者愚者:由不了知色蘊體故;計有一我,依止五根,於境界轉。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