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論六十卷四頁云:然諸有聲,說多種義。此中有者,說眾同分,及隨眾同分有情數五蘊。如說諸在欲界死生者,皆受欲有耶等,彼亦說眾同分及隨眾同分有情數五蘊。如說諸纏所纏,受地獄有等,彼亦說眾同分,及隨眾同分有情數五蘊。如說受欲有時,最初得幾業所生根等,彼亦說眾同分,及隨眾同分有情數五蘊。如說四有。謂本有、死有、中有、生有。彼亦說眾同分,及隨眾同分有情數五蘊。如說諸舍欲有,受欲有,彼一切欲界法滅,欲界法現在前耶等;彼亦說眾同分,及隨眾同分有情數五蘊。如說云何有法?謂一切有漏法。彼說一切有漏法名有。如說頗勒懼那當知,識食能令後有生起。彼說結生心及眷屬,名有。如說阿難陀當知,若業,能令後有相續,是名有者;彼說能引後有思名有。如說取緣有,阿毗達磨諸論師言:彼說時分五蘊名有。尊者妙音,作如是說:彼說能引後有諸業名有。如說七有。一、地獄有,二、傍生有,三、鬼界有,四、天有,五、人有,六、業有,七、中有。彼說五趣及彼因彼方便名有。謂地獄有等,即是五趣。業有,是彼因。中有,是彼方便。如說云何欲有?謂諸業,欲界系,取為緣,能趣後生;乃至廣說。彼說業及異熟名有。不說取緣。問:若爾;門論所說,當云何通?如說欲有,欲界一切隨眠隨增。色有,色界一切隨眠隨增。無色有,無色界一切隨眠隨增。欲有可爾。所以者何?欲界五部業,皆能感異熟;彼容欲界一切隨眠所隨增故。色無色有,云何可爾?所以者何?彼界唯有修所斷業,感異熟故。答:彼門論中,應說欲有,欲界一切隨眠隨增。色有,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無色有,無色界遍行及修所斷隨眠隨增。而不爾者,有別意趣。謂五部結有心,是有眷屬故,亦假說為有。故說一切隨眠隨增。有說彼論有章有門。章中但說業及異熟名有;不說取緣。門中具說彼業異熟及說取緣;故說一切隨眠隨增。評曰:彼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彼論師先立章義,後以門通。如何門中與章說異。是故前說,於理為善。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誑者,耽著利養貪癡一分,詐現不實功德為體,邪命所依為業。...(雜語)海有八德,八不思議,十德。...濟緣記釋云:「釋迦境狹,三世境寬。小教明三世,以六佛為過去,釋迦為現在,彌勒為未來;十方現在,教所不論。若歸...遊方行化。謂遊行各處而教化之。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六(大二·七四八下):「一時,佛在毘舍離祇園中,與大比丘眾五...指北涼曇無讖依據涅槃經所立之半字教及滿字教。曇無讖以此二教分判如來一代之聖教。即:(一)半字教,聲聞藏談理未遍...(一)北朝北魏僧。絳州(山西)人,俗姓楊。生卒年不詳。幼出家,日誦數千言。曾住麥積山石室(甘肅天水東南),著百...【行相】 指心及心所所具有的認識作用。心、心所以各自的性能,游履於所緣境相上,此稱為行相。唯識宗以『萬法唯識...【非業為因法】 p0716 品類足論六卷六頁云:非業為因法云何?謂已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初無漏思,及諸餘異生,定...由發菩提心而生起歸依佛、法、僧之一念,以趨向菩提。 p51...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一)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意為遍一切處。謂佛之煩惱體淨,眾德悉備,身土相稱,遍...(一)為數論學派所立三種生身之一。(參閱「三種生身」650) (二)密教立法身有微細之色形,週遍於法界。據秘藏記卷末...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ye) 南(nan)無(mo)達(da)摩(mo)耶(ye) 南(nan)無(mo)僧(seng)伽...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有衰耗不...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我們是為了成就聖道,一般來說,你初地以後就可以回入娑婆了,那麼當然初地還有微細的妄想,在唯識...【何以令盡一口氣念?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如此念時,借氣攝心,心自不散。然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安徽省有一個地方做採石磯(位在當塗縣西北),得名的來源有一段很感人的故事 。 傳說採石磯曾經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沒...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一個人最害怕什麼? 你認為呢?老和尚含笑看著徒弟。 是孤獨嗎? 老和尚搖了搖頭:不對。 那是...顯妄果本空 首先佛陀先顯示:這六道的果報其實是不真實的,它的本性是空寂的。 依妄而成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我們都知道,阿彌陀經講,極樂世界有很多的鳥,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彌陀要解裡面有一段話解釋:化作眾鳥何義?...地藏:梵語ksitigarbha,譯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義: (一)能生義,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薩能生一切善...寺院裡接納了一個年方16歲的流浪兒。這個流浪兒頭腦非常靈活,給人一種腳勤嘴快的感覺。灰頭土臉的流浪兒在寺院裡剃...
有義多種
【法相辭典】
【有義多種】 p0546
上篇:有漏皆苦 | 下篇:有喩有釋 |
梵語 prātimoksa 或 pratimoksa,巴利語 pātimokkha 或 pātimokkha。指七眾防止身口七支等過,遠離諸煩惱惑業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