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六十五卷十三頁云:復次由五相故;建立有染諸法差別。何等為五?謂事故,因緣故等;如前廣說五相差別。此中事者:謂即五有取蘊。因緣者:謂即此中喜樂愛味諸因緣法。自性者:謂此為緣,生起喜樂愛味所攝。助伴者:謂於愛味所有貪著。等起者:謂五黑品。如前應知。五取蘊事,由與有染及彼因緣乃至等起共相依故;說名有染。又由五相,建立無染,諸法差別。與上相違,應知其相。如前無諍,隨應當說。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比丘尼所住之寺。...【被甲精進】 p1037 無性釋七卷十二頁云:被甲精進,謂最初時自勵我當作如是事。卽是解釋契經所說初有勢句。...(雜名)佛唇如頻婆果之赤好也。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唇色赤好,如頻婆果。廣弘明集十三曰:果唇華目。...梵語 pūrva-karma,巴利語 pubba-kamma。過去世所造之善惡業因。又稱宿作業。即指於現世感宿業之果報,而現世之行...(佛名)此佛光明,在天如日月,在地如燈,故名。過去世有二萬日月燈明佛同名相繼出世而說法華經。見法華經序品。...謂如身根。應說其相。...只有大願而沒有實行。有願有行,才能修得道果,若是只有願而無行,那是不能證得道果的。...(羅漢)Cūḍapanthaka,十六羅漢中第十六尊者之名。...【自性心散亂】 p0600 顯揚十八卷二頁云:自性心散亂。謂五識身。...凡十卷。唐代僧思托著。日本天平勝寶六年(754),思托隨同鑒真赴日本,於延曆十年(791)撰輯日本自有佛教以來至延...【行勝義】 p0608 成唯識論八卷二十三頁云:行勝義、謂聖道。勝為義故。...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問: 我這幾天修行很精進,為什麼還很煩呢?是什麼原因呢? 大安法師答: 修行精進幾天,你就沒有煩惱了?無量劫以...玄沙師備禪師開示大眾說道:諸方長老大德,常以弘法利生為家業,如果說法的時候碰到盲、聾、啞這三種人,要怎麼去接...
當我們知道生命的因緣,是由心力創造出來的,那麼心力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唯識學上說:性界受三恆轉易,根隨信等...
眾生讚歎隨喜的業不大成熟,人家一說誰好,他總要挑點毛病,就連出家人也一樣。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第五大願隨喜...
處眾能伏說,遠離二雜染,無護無忘失,攝御眾歸禮。 這講到佛陀調御眾生的方法。 那麼佛陀是怎麼樣來統理大眾呢?統...
我們要念好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避免和改正。 念佛最忌諱的首先是精神渙散。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尊貴殊勝的毗婆尸佛示現涅槃,像法流布之時,宿具善根福德之人,雖不見佛,仍得皈敬三寶、勉力修行。日月德長者就是...
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是我們的神識借助著父母的緣來投胎;然後死亡的時候,我們這個神識離開四大假合的軀體;又受著業...
有染無染差別
【法相辭典】
【有染無染差別】 p0552
上篇:有漏諸法差別 | 下篇:有見無見差別 |
(儀式)禪林請眾供湯。謂之座湯。大小二種。...
尼寺
被甲精進
果唇
宿業
日月燈明佛
身處
唯願無行
注荼半託迦
自性心散亂
延曆僧錄
行勝義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為何煩惱很難斷
如何對盲聾啞說禪

現在是過去的果,又是未來的因

一天當中所收進來的隨喜功德不可思議

佛陀是如何來統理大眾的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五百釋子不見佛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