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三頁云:復次由二因緣,自作苦樂,不可施設,不可記別。如是他作、俱作、俱非所作、無因而生、當知亦爾。云何為二?一者、諸行如前所說無作用故。二者、有餘作者有情、不可得故。此中諸行無作用故;此受此領,自作苦樂,不應道理。又彼有餘作者有情不可得故;餘受餘領,不應道理。受所渇愛,攝受他受亦不應理。有諸緣故,諸受得生;故無因生,亦不應理。是故遠離前之三種惡因論邊,後之一種無因論邊,覺了如前中道行教,勤修正行,能盡眾苦。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雜語)不出聲而默誦經文也。攝真實經下曰:持真言時,住心凝寂,口習真言,唯自耳聞勿令他解。心中觀想一一梵字,...【處義】 p1019 瑜伽五十六卷十五頁云:問:處名何義?為顯何義,建立處耶?答:諸心心所生長門義、緣義、方便義、...唐代牛頭宗僧。法名會通。杭州人,俗姓吳,名元卿。唐德宗時,為六宮使。元和年間(806~820)乞求為僧,遂禮鳥窠禪...拜懺的儀制,有慈悲懺法、水懺法、觀音懺法、阿彌陀懺法、圓通懺法、法華懺法、方等懺法、金光明懺法、吉祥懺法等等...【順觀察作意】 p1108 如四種作意中說。 二解 瑜伽十一卷十七頁云:順觀察作意者:謂由此故;觀諸煩惱斷與未斷。或...全一卷。又稱佛說鸚鵡經。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收於大正藏第一冊。昔印度舍衛城有人名鸚鵡摩牢兜羅子,佛嘗乞食其家,...(異類)八部眾之能護持佛法擁護國土者。無量壽經下曰:福德盡滅,諸善鬼神各共離之。...(雜語)觀經所說之十六觀也。迦才淨土論上曰:二八弘規,盛乎西土。...亦名:不揲坐具作新戒制意、不貼坐具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舍墮法:「(舍墮)第十五不揲坐具作新戒者,先有坐具,且...(術語)佛之尊號。涅槃經十八曰:佛世尊,常不變易,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師子吼,名大沙門大婆羅門。【又】通名比...(術語)心柔智順,於實相之理不乖角,故云柔順。堪安住於其位地,故云忍。維摩經法供養品曰:聞如是法,得柔順忍。...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修行學佛就是要向佛學習。從身口意開始,學佛的身、學佛的口、學佛的意。學佛的身就是學佛的行為,行住坐臥怎樣達到...問: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兩個小時,我不可能一直念佛下去,我怎麼面對人、事、物,把它沉澱?比如說,任何刺激,我...鬼逼禪師,本來是個專門趕經懺的和尚,每每忙到三更半夜,才踩著月光歸去。 某一晚,他剛趕完一堂經懺,回程中路過...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而現在我們很多人整個的行為變成謀食。但你如果命中沒有,謀也謀不到。即便你大學畢業還照樣...
【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得無礙智。能修種種清淨事業。隨住如是諸佛國...《西方公據》中說:各位善人,世間有千條萬條路,為什麼只教人念佛呢?這是由於人的念頭,關係重大。牽魂引魄,造命...
古人說: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總的來說,不論什麼好壞境界,一落分別,就是識神。一切不著,自然無事。 以不離話...雖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還是經常體現內在。為此,我們接物待人時,首先,要觀察外在,如言語、行狀等,即所謂的察...
自他作苦樂等俱不可記別
【法相辭典】
【自他作苦樂等俱不可記別】 p0604
上篇:自性假立尋思所引如實智 | 下篇:自在常住能生世間不得成立 |
(物名)名義集三曰:異物誌曰:是草萎可合香,箋外國胡人說,眾香共是一木,華為雞舌香。...
金剛語言
處義
布毛侍者
懺法
順觀察作意
鸚鵡經
善鬼神
二八
不揲坐具戒制意
大沙門
柔順忍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惟覺老和尚《吃素與學佛》
用什麼簡單方法處理24小時的妄想
鬼逼禪師的故事

「勤勞」出窮人

地藏菩薩晨朝入定度眾生
為什麼只教人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