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 品類足論六卷三頁云:所識法云何?謂一切法,是識所識,隨其事。此復云何?謂眼識識色,耳識識聲,鼻識識香,舌識識味,身識識觸,意識識法。眼色眼識,耳聲耳識,鼻香鼻識,舌味舌識,身觸身識,意法意識。故說一切法是識所識隨其事是名所識法。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公案)僧問雲門:如何是佛?門云:乾屎橛。乾屎橛者,拭人糞之橛之乾者。取至污穢之意。見會元十五、無門關二十一...梵語 kuvkuma。學名 Crocus sativus, Linn。又作茶矩麼、茶矩磨(茶為菳之誤寫)。屬球根植物,可製成染料,花可作...(菩薩)梵名戰達羅缽刺婆。金剛界曼荼羅三昧耶會七十三尊之一。密號曰清涼金剛。種子為 字。遷變為義。此尊主如來...(譬喻)根器,器量等。人之根性譬如物,謂之器。法華經提婆品曰:女身垢穢,非是法器。名義集二曰:五道非成佛器,...【隨非福識】 p1367 法蘊足論十卷八頁云:云何造非福行已有隨非福識?謂有一類,由貪、瞋、癡、纏、縛心故;造身語...指圓教十信位的菩薩。仁王經說: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苦海輪。...(佛名)具名髻離吉羅。金剛界一尊之名。...人之死有六類,但此六類死,其中又分為二:一、由福壽分,有三類死。二、由善惡分,有三類死。 第一、由福壽分...(人名)唐京兆大薦福寺義淨三藏,咸亨二年,年三十七、發足取路南海趣印度,經二十五年,經三十餘國,天後嗣聖元年...【一切種漏盡】 p0008 雜集論十四卷七頁云:一切種漏盡者:謂諸煩惱,並習氣永盡。...【所縛著】 p073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頁云:所縛著者:是貪瞋癡所居處故。...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ye) 南(nan)無(mo)達(da)摩(mo)耶(ye) 南(nan)無(mo)僧(seng)伽...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有衰耗不...怎麼開發智慧呢?鈍根、無讀誦性的人,聞地藏菩薩的名號,見地藏菩薩的像,就以他的真誠心,恭敬地向地藏菩薩陳白。...念佛法門雖然簡單容易,但卻是至圓至頓的。蕅益大師說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一切法門都是方便,但一切法門當中,念佛...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 關於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人可能還不大明白,床在我們是專門用來睡覺的,但在西域,床...問: 初觸佛門,想先學《地藏經》,再學《楞嚴經》,接著學《心經》、《金剛經》和《普賢行願品》,最後專攻《無量...臨終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辦,要按印祖撰述的《臨終三大要》及鑒定的《飭終津梁》中講的助念規則,如理如法地去做...從前,北方有一位技藝巧妙的木師,用木頭雕塑了一個相貌端正、衣飾逼真的女子。木女能夠來回走動,還可以斟酒敬客,...有一天,佛告訴阿難:我看天地萬物,各自都有他們的宿世因緣。 阿難見佛跟他說話,於是趕緊前來頂禮佛陀,跪著問佛...【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遠離殺生。即是施與一切眾生無驚無怖。令諸眾生不生憂苦。離毛豎畏。由此善根速得...
所識法
【法相辭典】
【所識法】 p0734 瑜伽六十九卷十九頁云:復次云何所識法?謂一切法,皆是所識。諸識、能識。由五種相,諸識差別;如其所應,建立所識。何等為五?一、依緣差別故,二、欣戚差別故,三、勝劣差別故,四、心所差別故,五、障治生差別故。云何依緣差別?謂由所依所緣差別,建立眼等六識差別。眼識、了別諸色境界。餘識、各各了自境界。意識、了別一切眼色,乃至意法,以為境界。云何欣戚差別?謂苦受相應識,名戚;此能了別隨順憂苦不可意法。樂受相應識,名欣;此能了別隨順喜樂可意諸法。不苦不樂受相應識,名非欣非戚;此能了別隨順舍受非二諸法。云何勝劣差別?謂不善法,及有覆無記法,相應識,名劣;此能了別諸染污識所行諸法。善法相應識,名勝;此能了別一切善識所行諸法。無記法相應識,名非勝非劣;此能了別自所行法。云何心法差別?謂有心法,遍諸心起;復有心法,遍善心起。所餘心法,應知如前有漏法中,已說其相。遍諸心起,復有五種。謂作意、觸、受、想、思。如前意地,已說其相。遍善心起,復有十種。謂慚、愧、無貪、無瞋、無癡、信、精進、不放逸、不害、舍。如是十法,若定地,若不定地,善心皆有。定地心中,更增輕安。不放逸等,唯是假法。此相應識,皆能了知一切境法。云何障治生差別?謂所治障,有十五心。何等十五?謂欲界系,總有五心。見苦、見集、見滅、見道、及修所斷。如欲界系,總有五心,色無色界,當知亦爾。能對治心,是第十六。謂諸無漏學無學心。如是所治,及能治識,隨其所應,各能了別自所行法。復次生差別者,略有五種。一、欲界生行,二、色界生行,三、無色界生行,四、往上地生,五、還下地生。欲界生行者:從欲界系若善若染污若無覆無記心無間。遍欲界系一切心生。是名欲界識生差別。如欲界系;如是色無色界系自地三心無間,皆生自地三心。若先未起靜慮無色,初欲生時;要從欲界善心無間,初靜慮地善心得生。初靜慮地善心無間,第二靜慮善心得生。如是乃至無所有處善心無間,第一有地善心得生。必從色界善心無間,初學心生。學心無間,無學心生。若先已起靜慮無色,即於彼地不退失者;彼從欲界善心無間,隨其所樂,上地諸心,及學無學心,欲起現前;先已善取彼行相故;於彼諸心,如意能起。如是所餘上地諸心無間所起,如是所應,當知亦爾。又從欲界無記心無間,色界善心生。如色界果欲界變化心,即從色界善心無間,此欲界無記心生。又說此心為欲界者,當知是彼影像類故。非自性故。又欲界沒,生上地時,欲界善心無記心無間,上地染污心生。謂生初靜慮,乃至有頂。以一切處結生相續,皆染污心,方得成故。如是應知彼往上地生諸識,決定於自所行,生起差別。又諸異生,退先所得世間靜慮無色定時,由染污心現前故退。此下地染污心,從上地善心染污心無間生。又從上地沒,生下地時,從一切上地善心染污心無記心無間,唯有下地染污心生。如是應知還下地生諸識決定於自所行生起差別。如是障治生差別故;諸識決定於自所行,了別所識諸法差別。
上篇:所纏法 | 下篇:所取色 |
禪林用語。又作乘合船。即無身份差別而同乘一船之意。藉以比喻無凡聖、貴賤等差別見解之境地。景德傳燈錄卷五南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