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語行】 p1282 如行差別中說。 二解 如行有三種中說。 三解 瑜伽八十卷十六頁云:又於相慶慰時,遠離五種過失;應...(植物)Āmrātaka,巴Ambāṭaka,慧琳音義五十三曰:庵婆羅多迦,亦天果名也。西國有,此國無。...(術語)可以濟度之眾生無限,故諸佛之大悲永遠不盡。即化益眾生之壽命也。...(術語)梵語之沙門,一翻靜思。約於其行之義譯也。歸敬儀上曰:沙門此雲靜思,以義目之。...在十惡中,屬於口所作的四種業,即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雜語)供養本命星也。...【三種染惱心法】 p0201 瑜伽五十五卷二頁云:復有三種染惱心法,當知普攝一切染惱。所謂業染惱、受染惱、煩惱染惱...(術語)謂義理分齊同也。釋簽一曰:一家義意,謂二部同味。...三分別者: 一、自性分別 謂於現在所受諸行自相行分別,此有二: 一、尋伺為體 雜集云:唯在意識者是也...(術語)謂世間淺近之事相,皆有深妙之道理也。猶言即事而真。密家之事相門,盛談此旨。...【七種喜】 p0051 瑜伽七十一卷一頁云:復次有七種喜。一、聞所引喜,二、思所引喜,三、修所引喜,四、離蓋所...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禪與美容,人們大都認為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說起禪,人們想到的多是在禪堂裡靜坐或隱入山林靜修的禪僧們。其實...這個實有到底是什麼實有呢?上個月有一批居士到東林寺去參學,跟我交流的時候也問一個問題:佛說一切法皆空。既然一...作為一個空中的雲,作為一個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是誰,也不管你過去造惡、造善(雲也是一樣...過去有一個人,雖然沒有人開示他,但因為受世事的折磨,人我是非的困擾,而承受種種的苦惱,於是覺悟到一個人在這塵...清末,世風日下,國家無暇提倡,僧眾類多懈於修持,以致無正知見者,各懷驅僧奪產之念。然以世亂日亟,有心人各群起...一般人都會聽過佛像開光。每當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菩薩像雕塑後,會邀請諸山長老蒞臨主持佛像開光典禮;很多佛教...公元前四世紀,意大利人皮斯阿司因犯罪被判絞刑。臨死前,他因不能為母親送終感到遺憾,希望能與母親最後見上一面。...所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一語道盡日用一切衣食住行──大至居止處所,小至一針一線──都是他人點滴的心血,方...
拔濟法
【法相辭典】
【拔濟法】 p0830 大毗婆沙論七十八卷一頁云:如契經說:佛告苾芻,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說拔濟法。謂四聖諦。宣說開示四聖諦法,拔濟有情,出生死故。問:何故說此拔濟法耶?答:欲顯要由自勤修道,有拔濟義;不由他修。云何知然?契經說故。如契經說:有婆羅門,名道德迦,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合掌恭敬,而說頌言:稽首此人間勇猛真梵志;淨眼普觀照,願能除我疑。問:今此頌中欲顯何義?答:彼婆羅門,稟性懶惰。謂他修道,能除自惑。故對佛說愛語伽他,欲顯世尊是天梵志,乘勇猛願,來生人間;為濟有情,已修聖道;唯願哀愍,除我疑惑。世尊於是為說頌言:我於脫汝疑,必無自在力。要汝見勝法,方能越瀑流。今此頌中,世尊欲顯無他修道斷自惑義。若有此義;我坐樹下修聖道時,一切有情,煩惱應斷。我於一切,具大慈悲;而諸有情,惑未頓斷。故無他道,斷自惑義。如他服藥,自病不除。要自服藥,其病方愈。由此故知要自修道,有拔濟義;不由他修。是故世尊說拔濟法。此拔濟法,即四聖諦。欲令有情依此修道,見四聖諦,斷自疑惑。問:言拔濟者,是何義耶?答:從險難處,引諸有情,置平坦處;故名拔濟。險難處者:謂異生性,如深坑谷及山岩等,諸可畏處。平坦處者:謂諸聖性,如大王路。由佛宣說四聖諦法,從異生性極險難處,引諸有情置諸聖性極平坦處。謂令入道及得道果,故名拔濟。復次從平等處引入正性,故名拔濟。平等處者:謂世第一法。正性者:謂苦法智忍。由佛宣說四聖諦法,引諸有情,從世第一法,入苦法智忍;故名拔濟。復次從大苦處,引諸有情,置大樂處;故名拔濟。大苦處者:謂生死。大樂處者:謂涅槃。由佛宣說四聖諦法,引諸有情,令出生死,得大涅槃;故名拔濟。問:何故四諦名拔濟法;非界處蘊?答:觀四聖諦,入道得果,離染盡漏。觀界處蘊,不如是故。復次觀四聖諦,令所化者,近入聖道,近證法身。觀界處蘊,是遠加行。謂修行者,遠加行中初習業位,觀十八界。已串修位,觀十二處。超作意位,觀於五蘊。暖頂忍等近加行中,方觀四諦;能入聖道,證果法身。故唯四諦,名拔濟法。
上篇:欣樂作意 | 下篇:其所成立不可思議 |
【意識分析】 八識心王中的第六意識,除了『五俱意識』與前五識同緣色、聲、香、味、觸五境外,還有『獨頭意識』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