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苦受】 三受之一,五受之一。受者,領納外境之義。境有順、違、俱非三境,故受有苦、樂、舍三受。逼迫身心,領納...又作自序。禪門師家於普說、小參,演法之際,所用自謙之語。禪林象器箋第十一類垂說門:「大鑒清規開堂云:『垂語、...(術語)言阿羅漢解脫一切定障而禪定得自在也。即俱解脫阿羅漢也。法華經五百弟子品曰:阿羅漢心自在者。...獨覺乃出於無佛之世,觀外物之凋零,覺內心之生滅,無師而自悟者。據析玄記載,獨覺有二種,即:(一)部行,部,指部...(1123~1189)金朝第五代皇帝。姓完顏,名雍。在位期間,致力於結束戰爭、恢復秩序、整備財政等,號稱金之全盛時期...【差別理趣】 p0929 顯揚二十卷四頁云:此中差別理趣者:謂色、乃至一切種智性差別。...(術語)主要之行法也。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上曰:堅固志願,建立要行。行事鈔下四之二曰:明諸要行勿過八敬。...頭陀行者的十二種行法,即住阿蘭若處、常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節量食、中後不飲果漿蜜糖、著糞掃衣、但三衣、...【三重等持】 p0188 俱舍論二十八卷十八頁云:契經復說三重等持。一、空空。二、無願無願。三、無相無相。其相云何...(術語)一切之行法也。菩提心論曰:復經三僧祇劫,修六度萬行,皆悉具足,然證佛果。...報境不外乎二,所謂依報正報是也。依正二者,亦即身土。茲言身之分別,凡聖不同。先述凡夫二乘之身,次論佛身。凡夫...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當中,前後四次勸我們應當要發願:眾生聞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勸我們三次。...我國已經開始進入老齡社會,我也是老年人了,不免經常思考一些有關老年的問題,思有所得,認為老年人應當追求五種境...釋迦牟尼佛要我們專念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千經萬論處處指歸的。如果要具體地指出它的緣由的話,那可以由...有一種美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需要我們用心來感受,這種美麗就是善良;有一種氣質,是至尊的,高貴的,它需要...過去我在觀宗寺時,聞諦閑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學僧持律法師,外號人都喊他曬蠟的法師。大家知道,這個名字並不是恭維他...四十二章經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這個心寂滅了,自然而然就除滅了。其實佛教說的是心法,佛是治心的,佛說:佛說一...從小養成得體的行為舉止,對一個人而言至關重要,因為這不僅僅是個人修養問題,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到個人未來的...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說佛教有崇拜的話,那麼,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創期,佛教沒有佛菩薩像,僅雕刻...
躭嗜
【法相辭典】
【躭嗜】 p0938 瑜伽八十八卷八頁云:於自諸欲,深生貪愛;名為躭嗜。
上篇:起盡無常 | 下篇:躭著而住 |
寶處,梵名 Ratna-kalā, Ratnakara,音譯囉怛曇迦羅。又作寶光菩薩、寶生菩薩、寶作菩薩、寶掌菩薩。位於密教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