雑集論四卷九頁云:略攝支者:謂前所分別無明等十二支,今復略攝為四。謂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唯由如是四種支故;略攝一切因果生起法盡。謂於因時,有能引所引。於果時,有能生所生。能引支者:謂無明、行識。為起未來生故。於諸諦境,無智為先,造諸行業,熏習在心故。所引支者:謂名色、六處、觸、受。由心習氣力,能令當來名色等,前後相依,次第生起種子得增長故。能生支者:謂愛、取、有。由未永斷欲等愛力,於欲等中,愛樂妙行惡行差別為先,發起貪慾,以有有取識故;於命終位,將與異熟。隨順貪慾。隨一業習氣現前有故。所生支者:謂生、老死。由如是業差別習氣現前有故;隨於一趣一生等差別眾同分中。如先所引名色等,異熟生起故。生老死言,為顯依三有為相故。所以老死合立一支者;為顯離老得有死故。非於胎生身中,離名色等,得有六處等法;是故於彼各別立支。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據大寶積經卷十三密跡金剛力士會舉出,菩薩為化導眾生,必先入於禪思、智慧、總持、辯才等四事之法門,即:(一)入禪...【等持鬘】 p1119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卷十三頁云:如契經說:若聖弟子、三等持鬘、具足成就;能斷一切惡不善法;修習...四禪是色界的四種禪定;八定是色界的四禪和無色界的四無色定。...日本佛教用語。指日本之修持密法,及修持密法之法會。在真言宗,為後七日御修法之略稱。即每年正月八日至十四日共七...(名數)極樂之莊嚴總有二十九種,其中依報之莊嚴有十七種。正報之莊嚴有十二種。...(術語)梵語陀羅尼,譯曰持。持句者,持陀羅尼之言句也。...【五緣見所夢事】 p0279 大毗婆沙論三十七卷十五頁云:應說五緣見所夢事。一、由他引。謂若諸天諸仙神鬼咒術藥草親...【意地】 又作意識、意根。凡個體之內心能生起一切思想者,稱為意地。可略分下列二說:一、指第六識(意識),可全...【法現觀】 p0760 雜集論十三卷十三頁云:法現觀者:謂於諸諦增上法中,已得上品清信勝解,隨信而行。所以者何...(物名)讀經時所打之拍子木,謂之經木,亦曰音木。...(地名)一作天潼山。在浙江鄞縣六十五里。甚高秀。有玲瓏岩龍隱潭諸勝。本名太白山,以太白星化為天童降下,故名天...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第一章 緒言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人生最後一段大事,豈可須臾忘耶!令為講述...末世眾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決難如願。至於各宗法門,俱應研究。而智識淺鮮,世務紛繁之人,何能兼顧。欲學餘宗...
一個清淨的比丘跟發了菩提心的菩薩,在鄉間的小路走的時候,尚且不踏生草,作為一個生草它雖然沒有生命,但是它卻充...
事鈔云:凡入寺之行,與俗人作入道之緣。建立寺者,開淨土之因。供養僧者,為出離之軼也。 我們為什麼要到寺院呢?...2012年一月一日,元旦,又是傳統的臘八節,佛家的佛成道日。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告訴諸比丘:有五種慷慨布施不能得到福報。是哪五種呢?一是用...
【若與如理作意相應生時,此聞所熏意識,與彼熏習,久滅過去,定無有體。云何復為種子,能生後時如理作意相應之心?...
在很小的時候,我喜歡觀看電視上播放的《濟公傳奇》,當時那個穿著破爛的瘋顛和尚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是板著...
略攝支
【法相辭典】
【略攝支】 p1029
上篇:略義 | 下篇:畢竟瑜伽壞 |
清代僧。湖南常德人。持戒習禪,真誠無偽。游參訪道,至鎮江涼篷山,見四面幽寂,亂冢壘壘,間有白骨狼藉。據住民所...
菩薩四事入法門
等持鬘
四禪八定
御修法
十七種莊嚴
持句
五緣見所夢事
意地
法現觀
經木
天童山
【大藏經】無量義經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後》
印光大師:深信淨土後,方可學餘宗

讓你的生死業緣乾乾淨淨

為什麼要到寺院呢?有這三個原因
臘八節

五種慷慨布施,能得大福報

有了阿賴耶識,才能夠建立十法界染淨因果的相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