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 俱舍論十八卷二頁云:誰於何處、能破於誰?破在何時?經幾時破?頌曰:苾芻見淨行、破異處、愚夫忍異師道時名破不經宿。論曰:能破僧者要大苾芻;必非在家、苾芻尼者。唯見行者;非愛行人。住淨行人;非犯戒者。以犯戒者、言無威故。要異處破;非對大師。以諸如來、不可輕逼。言詞威肅,對必無能。唯破異生;非破聖者,以諸聖者、證法性故。有說:能忍、亦不可破。為含二義,說愚夫言。要所破僧、忍師異佛,忍異佛說、有餘聖道;應說僧破、在如是時。此夜必和;不經宿住。如是名曰破法輪僧。能障聖道輪;壞僧和合故。何洲人?幾、破法輪僧?破羯磨僧?何洲人幾?頌曰:贍部洲九等,方破法輪僧。唯破羯磨僧,通三洲八等。論曰:唯贍部洲人、少至九,或復過此,能破法輪。非於餘洲。以無佛故。有世尊處、方有異師。要八苾芻、分為二眾,以為所破。能破第九。故眾極少、猶須九人。等言、為明過此無限。唯破羯磨、通在三洲。極少八人。多亦無限。通三洲者,有聖教故。要一界中,僧分二部,別作羯磨;故須八人。過此無遮;故亦言等。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梵語 pravāranā,巴利語 pavāranā。音譯缽剌婆剌拏、缽和羅、缽和蘭。舊譯自恣。又作隨意事。即滿足、喜悅之義...為從假入空觀、從空入假觀、中道第一義觀之合併略稱。乃天台宗所立。空觀,乃由常識之立場(假)而入宗教立場之真理...十種發心之一。指眾生於念念之間,欲得名聞四遠,八方稱揚,而內無實德,虛比聖賢;唯行諂誑,作下品十惡,以植三惡...【不能數往寂靜園林】 p0341 瑜伽七十一卷十四頁云:復次由三因緣,不能數往寂靜園林。一、放逸懈怠所拘執故。二、...虛幻的有,亦即假有的意思。...【貫穿卽彼空性威德】 p1028 瑜伽八十卷五頁云:云何貫穿卽彼空性威德?謂由一種相。業煩惱斷對治所顯故。此中斷者...(經名)一卷,元魏瞿曇譯。佛為善作長者說東方八佛之名號功德。...(傳說)維摩自香積佛之世界齎供一會之大眾者。維摩經香積佛品曰:舍利弗心念:日時欲至,此諸菩薩,當於何食?時維...云何非所斷?幾是非所斷?為何義故觀非所斷耶?謂諸無漏法除抉擇分善,是非所斷。無漏法者,謂出世聖道及後所得並無...【怨憎會苦】 八苦之一,五苦之一。謂眾生不由自主,不得不與憎惡者會合之苦惱。又作非愛會苦、怨憎惡苦。《大乘義...全一卷。譯者不詳。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冊。內容敘述一字頂輪王之修法,其行法次第為:澡浴、佛部心、蓮華部心、金剛部...佛說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孤獨,為子取婦,得豪貴長者家...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薩成佛之弘軌也。軌不弘,則不足以寮群異指其歸;性不盡,則物...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來諸...拘留國中有位婆羅門,名叫摩訶蜜,慳貪不信佛法,智慧無雙,財富無數,為拘留國國王、大臣所敬重禮遇,座下常有五百...念一尊佛就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佛,何以故呢?一切諸佛所證得的法身是一個法身。所以當我們念一佛的時候,就等於念到...佛教經典和歷代祖師都主張為佛弟子要戒殺素食,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培養慈悲心的需要,同時吃素也是放生,避免自...昨天有位居士問我:人是不是活在慾望之中,靠著慾望來支持生命?他說:因為看到父親退休後,整天沒事幹,無精打采像...一位凡夫向一位老師請教道:先生,怎樣才能創造奇跡呢? 老師回答道:做事,認真做事,堅持做事,就會創造奇跡。 凡...三法印跟實相印,理論上的統一前面講過了,在實踐上也就是行持上,也是統一的,怎麼說呢?三法印即三解脫門,皆能證...在佛的弟子裡面,須菩提是獲得無諍三昧最優秀的人,名列前茅。無諍三昧的存在是,常要關懷芸芸眾生,不讓他們心生煩...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
破僧
【法相辭典】
【破僧】 p0936 俱舍論十八卷一頁云:若爾;僧破、其體是何?能所破人、誰所成就?頌曰:僧破、不和合,心不相應行。無覆無記性、所破僧所成。論曰:僧破體是不和合性,無覆無記,心不相應行蘊所攝。豈成無間?如是僧破、因誑語生。故說破僧、是無間果。非能破者、成此僧破。但是所破僧眾所成。此能破人、何所成就?破僧異熟,何處幾時?頌曰:能破者、唯成此虛誑語罪。無間一劫熟。隨罪增、苦增。論曰:能破僧人、成破僧罪。此破僧罪,誑語為性。即僧破俱生語表無表業,此必無間大地獄中,經一中劫、受極重苦。餘逆不必生於無間。若作多逆罪;皆於次生熟。如何多逆、同感一生?隨彼罪增,苦還增劇。謂由多逆,感地獄中大柔軟身,多猛苦具,受二三四五倍重苦。
上篇:神足 | 下篇:破他義有三路 |
(譬喻)海底有石名掌,無一微塵之不平,經中以為國土平正之喻。法華經五百弟子授記品曰:地平如掌。法華文句七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