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七卷五頁云:問:菩薩五相、六到彼岸、何到彼岸攝何等相?答:菩薩哀愍、當知靜慮到彼岸攝。菩薩愛語,尸羅般若到彼岸攝。菩薩勇猛,進忍般若到彼岸攝。菩薩所有舒手惠施,當知即施到彼岸攝。菩薩所有能解甚深義理密意、靜慮般若到彼岸攝。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巴利名 Khuddaka-pātha。為南傳佛典小部經(巴 Khuddaka-nikāya)之一。系集錄佛教要文及短經之作。計有四種誦文...(雜語)彌陀如來為菩薩時立四十八願已,更立誓,斯願不滿足我不成佛也。無量壽經上曰: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於佛教之宇宙觀中,一個世界之成立、持續、破壞,又轉變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續、破壞,其過程可分為成、住、壞、空...劫末所起的三種災害,有大小的分別,大三災是世界將毀壞時所起的火水風三災,小三災是指在住中劫時,每一小劫中的饑...(名數)天台一家依成實論乘如實道來成正覺之語,解真應之二如來。如實者是如如之境,乘者是如如之智,道是因,覺是...緣起因分之普賢境界,係因人(即因位之修行者)所知所了之分際,故可言說,稱為因分可說。蓋佛陀證悟之性海,乃諸佛...禪林用語。原指所行之道路;轉指行履、行業、行狀等。又「足下云生」一語,謂隨心所欲,從足下生雲,乘雲飛行,海闊...一切心法,分別有三種性,謂善性、惡性、無記性。 一、善性 與一切善法相應曰善性。 二、惡性 與一切惡法...(術語)三縛之一。貪慾之煩惱,縛有情之身心不使出離者。見華嚴孔目章。...(術語)是名究極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實際。皆同體異名也。雖然,諸宗自有常用之語,華嚴約於...【三種引攝】 p0177 瑜伽五卷十六頁云:復有三種引攝。一、引攝資生具。二、引攝有喜樂。三、引攝離喜樂。...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教觀綱宗(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觀。改作書冊題名)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
一、佛前安坐受人禮拜,不祥。 二、佛前罵人,不祥。 三、法座上呵叱人,及輕口斥前賢錯謬,不祥。 四、褻衣受人禮...「佛」,是覺悟的意思;也是指大徹大悟、自覺又能覺他、圓滿徹底覺悟的聖者,尊稱為「佛寶」。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
摩利支菩薩,梵語Marici,也作摩裡支菩薩、摩利支天、日前菩薩、具光母、具光佛母。 摩利支菩薩外現天女像,然本地...
悟開法師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勝心切,志在參禪,藐視淨土。後來參加念佛法會,對淨土漸漸生起信心。可他眼高手低,...當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悟後,曾自己感嘆道:妙哉!妙哉!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一句...
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我們來到人世間,我們的目的不是追求很多很多的財富,也不是追求很高很高的地位,或者成就種...一個人如果你在心性裡面若有怨、恨、惱、怒、煩的負面的情緒,就會導致你身體的嚴重疾病。如果要解決一個人身體上的...
【原文】 念佛宜小聲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聲著力念。否則必致受病。當靜心淨念,勿著急念。慾火消眼明,即是消...
菩薩五相與六到彼岸相攝
【法相辭典】
【菩薩五相與六到彼岸相攝】 p1135
上篇:菩薩二乘所修對治差別 | 下篇:菩薩有四上品障及四種淨除障法 |
【拏】 秦言不。大品拏字門,入諸法不來、不去、不立、不坐、不臥。論曰:眾生空法空。華嚴唱拏(你可切)字時...
小誦
誓不成正覺
四劫
三災
二如來
因分可說
足下
三性
貪縛
諸法實相
三種引攝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教觀綱宗

出家人有31件事可稱作不祥
聖嚴法師《信佛學法敬僧》

摩利支菩薩的功德利益

錯失西方的「高僧」
佛法的心要

修行有了目標有什麼好處
怨是病之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