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十五卷十一頁云:云何智果漸次?謂厭、離欲、解脫、遍解脫。云何厭?謂有對治現前故,起厭逆想;令諸煩惱、不復現行。云何離欲?謂由修習厭心故;雖於對治,不作意思惟;然於一切染愛事境,貪不現行。此由伏斷增上力故。云何解脫?謂即於此伏斷對治,多修習故;永拔隨眠。如是名厭離欲解脫第一差別。復有差別,謂於厭位,斷界極成滿故名厭。即依止厭,除非想非非想處,於餘下地,得離欲時,施設離欲位。故名離欲。於非想非非想處得離欲時,施設解脫位。故名解脫。是名厭離欲解脫第二差別。云何遍解脫?謂由如是煩惱雜染解脫故;生等諸苦雜染、亦普解脫。是名遍解脫。如是由智增上力故;於諸行中、起厭。由習厭故;得離欲。由習離欲故;得解脫、及遍解脫。如是名為智果漸次。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殟波陀】 p1298 世親釋八卷九頁云:云何菩薩其施清淨等者:謂諸菩薩,拔除慳足而行惠施。殟波陀者:顯目生起;密...新羅僧。又作璟興。熊川人,俗姓水。生卒年不詳。十八歲出家,研究三藏,望重一時。文武王臨終時,遺命神文王以憬興...(人名)燕京報恩寺萬松行秀禪師,河內人也。於荊州淨土寺出家,遍參諸處,終於磁之大明寺謁雪岩,契悟心印,尋還淨...八行位之一。略稱五品位。天台宗立圓教之行位有八,五品弟子位即其中第一位。十信以前之外凡位區別為五品,在六即位...布施之意。為我國雲南德宏地區信奉佛教之傣族用語。類似雲南瀾滄江下游傣族佛教徒之「賧」。當地傣族佛教信徒除日常...人名)唐道綽禪師之別號。師為并州汶水人。檢諸傳無西河之號。待考。...全一卷。又作永嘉真覺禪師證道歌、證道歌。唐永嘉玄覺(665~713)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玄覺初學天台,後聞禪...【舍宅】 p0799 雜集論八卷十五頁云:何故此滅復名舍宅?無罪喜樂所依事故。解脫喜樂所依止故,名舍宅。...(經名)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之略名。真西山氏謂遺教經為瞿曇氏最後教弟子之語,以端心正念為首,而深言持戒,為禪...【等無間緣】 p1120 如四種中說。 二解 瑜伽五十二卷一頁云:復次云何等無間緣?謂此諸心心所無間,彼諸心心所生。...(術語)對還滅門之語。無始以來,無明煩惱,作善惡之業,感苦樂之果,即惑業苦次第緣起之迷之因果也。四諦中苦集二...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
1、然欲利他,先須自利 須知此四宏誓願,乃三世一切諸佛誓願之本。汝於日用舉心動念,須令與此相合。若與合者,擴充...
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衹要念一句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可以感應到,消除罪難,得到安樂。初修的人,修行修不起...
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說:有一個無為真人在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但是我們沒有真正迴光返照,不...
你們有過這種經歷嗎?出去旅遊、爬山或者什麼,走著走著,繞來繞去,累得要命,好不容易到了終點,突然發現還有一條...
信 相信阿彌陀佛 意味著相信智者的覺悟 常常與人感嘆,暇滿難得,快去淨土。所謂暇,不是單純指有時間的閑暇,更多...
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八念法門。 我過去也給大家講過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今天所...問: 有人說,臨終時常有魔會化作佛來接引念佛人,但不會化作此人修學時的本尊。請問法師,臨終時會有這種現像嗎?...
通常菩薩戒有:在家優婆塞菩薩戒,有名出發心菩薩戒(俗稱六重二十八輕戒)。以及梵網菩薩戒,即究竟菩薩戒(俗稱十...
智果漸次
【法相辭典】
【智果漸次】 p1152
上篇:善不善業差別之相有九種因 | 下篇:智自在所依真如 |
(一)謂四天王所領之八類鬼神。即:(一)乾闥婆(梵 gandharva),譯為香陰,乃不食酒肉,唯以香資陰(陰即身之意),...
殟波陀
憬興
萬松
五品弟子位
魯
西河
永嘉證道歌
舍宅
佛遺教經
等無間緣
流轉門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自利與利他的關係

只念一句觀音聖號,菩薩就可以感應到

【推薦】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唯佛與佛能究竟明瞭

歷經塵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彌陀佛的珍貴

八念法門
臨終時魔會化作佛來接引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