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論七十九卷七頁云:如契經說:趣苦滅道聖諦、應以慧修習。阿毗達磨說:應修習法者:謂有為善法。問:諸有為善、皆應修習;如對法說。何故世尊唯作是說:應修聖道?答:聖道應修,不應永斷。非如餘善、應斷應修。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聖道唯有得修、習修;非如餘善、具四種修。所謂得、習、對治、除遣。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聖道具善無漏二聖;非如餘善、唯有善聖。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聖道應修,不斷緣彼貪等煩惱;非如餘善、亦修,亦斷緣彼煩惱。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聖道應修,是出非沒;非如餘善、雖是應修,亦出亦沒。謂出欲界,沒初靜慮。乃至出無所有處,沒非想非非想處。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問:得聖道者、離欲染已;生初靜慮。乃至離無所有處染已;生非想非非想處。如何聖道是出非沒?答:雖有是事;而諸聖道、不招異熟。非如餘善、能招異熟。故諸聖道、唯名為出。復次修習聖道、能損諸有,能害諸有,能破諸有。修習餘善、長養諸有,攝益諸有,任持諸有。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修習聖道、斷有流轉生老病死,令不相續。修習餘善,續有流轉生老病死,不令間斷。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修習聖道、是趣苦有世間生老病死滅行。修習餘善、是趣苦有世間生老病死集行。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修習聖道,非有身見事,乃至不墮苦集諦攝。修習餘善、是有身見事,乃至墮在苦集諦攝。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修習聖道、非界趣生生老病死流轉之因。修習餘善、是界趣生生老病死流轉之因。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修習聖道,令界趣生生老病死流轉都盡。修習餘善,令界趣生生老病死流轉無盡。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聖道唯是可愛、可愛果,可喜、可喜果,可意、可意果,可欣、可欣果,可樂、可樂果。餘善不爾。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聖道、是沙門,是沙門果;是婆羅門,是婆羅門果;是梵行,是梵行果;是道,是道果;故佛唯說應修聖道。復次修習聖道、定趣涅槃。修習餘善、所趣不定。故佛唯說應修聖道。由如是等種種因緣,故佛唯說應修聖道。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勝友】 梵名 Visesamitra,音譯毗世沙密多羅,唯識十大論師之一,曾在那爛陀寺,依護法學習唯識教義,與智月等為...戒,乃萬善之根本。據大寶積經卷一○四載,能受正戒者,增長一切善法,反之,則著於邪見,墮於外道,故戒有二種不同...(物名)外道祭祀所用之骨鎖也。又作賞迦羅Śaṅkara。譯曰鎖。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羅,此雲骨鎖。外道有言,成劫之...(書名)唐善導撰。四帖疏之第三。釋觀無量壽經正宗分十六觀中之定善十三觀者。...【行苦性】 p0606 瑜伽六十六卷一頁云:復次如佛世尊說三苦性,此中云何為行苦性?謂後有業煩惱所生諸行,於彼...(流派)律宗五部之一。曇無德比丘之部宗也,佛滅後百年優婆鞠多羅漢五弟子之一,於戒律藏建立一部,部名曰曇無德部...(術語)心身者,正實之果報也。此心身依止之身外諸物,謂之依報。如世界國土,家屋,衣食等是。瓔珞本業經上曰:凡...清淨之持齋。齋,莊嚴潔淨之意,尤指飲食、動作、思慮、意念而言。據釋氏要覽卷下載,民間有辰刻飲一杯水,終日不食...【諸有智者】 p1349 瑜伽八十四卷二頁云:諸有智者者:謂學無學。...(故事)一個麻實也。佛六年苦行,一日食一麻一麥雲。...對所愛的境界,執取貪著,不能舍離。...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如果我們造下定、不定業,是否只能被動地感受果報呢?當然,如不依對治力,業不會有絲毫的減弱,定要毫釐不爽地感果...每年中國夏曆七月到來,我國佛教徒不少發心讀誦地藏本願經及稱念地藏菩薩聖號。特別是傳為地藏大士示現道場的九華山...居士,雖然皈依了三寶,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該照著俗人的生活軌範去生活,而且要比沒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妄語戒有大妄語跟小妄語,我們先看大妄語,第一個。 【向人說證果乃至羅剎來到我所,彼領解上品不可悔罪。】 這個上...問: 拜懺時怎麼做才能感應到三寶的加持,才可以滅罪呢? 良因法師答: 依此運心,隨所興起,計功分課 ,依著這個儀...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阿羅漢是小乘之極果,是果位名稱。 阿羅漢(Arhan)為梵語,華譯成三種...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為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的略稱。又稱正像末三時或三時。亦即將佛法住世之時期劃...虛妄的東西是變化的。你看到這個東西,看起來非常莊嚴,但明天就產生變化了。凡是會變化的東西都是屬於虛妄的。你看...
道應修習
【法相辭典】
【道應修習】 p1237
上篇:道智所緣 | 下篇:道果前行法 |
(比喻)色之無實,如陽焰,故名為焰。性靈集八曰:色焰馳六趣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