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記十卷十二頁云:憍薩羅國,週六千餘里。山嶺周境,林藪連接。國大都城,週四十餘里。土壤膏腴,地利滋盛。邑里相望,人戶殷實。其形偉,其色黑。風俗剛猛,人性勇烈。邪正兼信,學藝高明。王、剎帝利也。崇敬佛法,仁慈深遠。伽藍百餘所,僧徒減萬人,幷皆習學大乘法教。天祠七十餘所,異道雜居。城南不遠,有故伽藍。傍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昔者如來曾於此處,現大神通,摧伏外道。後龍猛菩薩,止此伽藍,時此國王,號娑多婆訶。(唐言引正)珍敬龍猛,周衛門廬。時提婆菩薩,自執師子國來求論義;謂門者曰:幸為通謁。時門者遂為入白。龍猛雅知其名;盛滿缽水,命弟子曰:汝持是水,示彼提婆。提婆見水,默而投針。弟子持缽,懷疑而返。龍猛曰:彼何詞乎?對曰:默無所說。但投針於水而已。龍猛曰:智矣哉若人也。知幾其神,察微亞聖。盛德若此;宜速命入。對曰:何謂也。無言妙辯,其在是歟。曰:夫水也者,隨器方圓,逐物清濁,瀰漫無間,澄湛莫測。滿而示之,比我學之智周也。彼乃投針,遂窮其底。此非常人。宜速召進。而龍猛風範,懍然肅物。言談者皆伏抑首。提媻素挹風徽,久稀請益。方欲受業,先騁機神。雅懼威嚴,陞堂僻坐。談玄永日,詞義清高。龍猛曰:後學冠世,妙辯光前。我惟衰耄,遇斯俊彥,誠乃寫瓶有奇,傳燈不絕。法教弘揚,伊人是賴。幸能前席雅談玄奧。提媻聞命,心獨自負。將開義府,先游辯囿。提振詞端,仰視質義。忽睹威顏,忘言杜口。避坐引責,遂請受業。龍猛曰:復坐。今將授子至真妙理,法王誠教。提媻五體投地,一心歸命。曰:而今而後,敢聞命矣。龍猛菩薩善閑藥術,餐餌養生。壽年數百,志貌不衰。引正王既得妙藥;壽亦數百。王有稚子,謂其母曰:如我何時得嗣王位?母曰:以今觀之,未有期也。父王年壽已數百歲。子孫老終者,蓋亦多矣。斯皆龍猛福力所加,藥術所致。菩薩寂滅,王必徂落。夫龍猛菩薩,智能弘遠,慈悲深厚。周給群有,身命若遺。汝宜往彼,試從乞頭。若遂此志,當果所願。王子恭承母命,來至伽藍。門者驚走,遂得入焉。時龍猛菩薩,方讚誦經行;忽見王子,佇而謂曰:今夕何夕,降趾僧坊。若危若懼,疾驅來至?對曰:我承慈母餘論,語及行舍之士。以為含生寶命,經誥格言。未有輕舍報身,施諸求欲。我慈母曰:不然。十方善逝,三世如來,在昔發心,逮乎果證。勤求佛道,修習戒忍。或投身飼獸。或割肌救鴿。月光王施婆羅門頭,慈力王飲餓藥叉血。諸若此類,尤難備舉。求之先覺,何代無人。今龍猛菩薩,篤斯高志。我有所求人頭為用。招募累歲,未之有舍。欲行暴劫殺,則罪累尤多。虐害無辜,穢德彰顯。惟菩薩修習聖道,遠期佛果。慈沾有識,惠及無邊。輕生若浮,視身如朽。不違本願,垂允所求。龍猛曰:俞。誠哉是言也。我求佛聖果,我學佛能舍。是身如響,是身如泡。流轉四生,往來六趣。宿契弘誓,不違物慾。然王子有一不可者,其將若何。我身既終;汝父亦喪。顧斯為意。誰能濟之。龍猛徘徊顧視,求所絕命。以幹茅葉,自刎其頸。若利劍斷割,身首異處。王子見已;驚奔而去。門者上白具陳始末。王聞哀感,果亦命終。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譬喻)一水泡也。楞嚴經六曰: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術語)六識之一。依意根而起,了別法境之心王也。有四種之別:一獨頭意識,不與他之五識俱起,獨起而泛緣十八界之...指不變之性質。又為真如之異稱。(參閱「真如」4197) p999...謂圓實中道為應化之本源。中道之理為法界之實相,即離有、無二邊,中正不偏,動靜相即而出入自在,證此理者,能於十...(經名)一卷,趙宋施護譯。阿難思念十二緣生之深義,以此問佛,佛為廣說,即中阿含大因緣經也。...【清涼】 p0958 如寂靜中說。 二解 瑜伽七十巻十頁云:煩惱熾然熱惱永息故;名為清涼。 三解 瑜伽八十三巻二十一頁...【若食若飲若啖若嘗正知而住】 p0885 瑜伽二十四卷十二頁云:若食若飲若啖若嘗正知住者:云何為食?云何為飲?...【身力及身劣】 p0677 發智論二卷一頁云:云何身力?答:諸身勇猛強健輕捷,能有所辦;是謂身力。云何身劣?答...(術語)三樂之一。離生死之苦而究竟安穩,謂為涅槃之樂。法華經藥草喻品曰:皆令離苦得安穩樂,世間之樂及涅槃樂。...【法處】 p0756 五蘊論七頁云:言法處者:謂受想行蘊、無表色等、及與無為。 二解 法蘊足論九卷九頁云:雲...【心清淨相】 p0353 瑜伽八十卷十頁云:由三種相、應知心清淨相。一者、不得相故。二者、無為相故。三者、種姓相故...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
《觀經》講那個蓮華座,你看看它窮微極妙到什麼程度?超出我們想像,但我們可以依稀彷彿地去領會那麼一點。比如它的...
自我是最難消融的,這是最可愛、最堅固、也是最討厭的東西。人人都知道用自我中心的觀點來衡量人、要求人、評斷人、...問: 請問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話,是否要在佛前求懺悔呢?懺悔可以得清淨嗎? 大安法師答: 五戒,特別是前四戒:殺...問: 領導是門藝術。如果弟子做事不積極,讓他做不如自己動手更省事時,在這種情況下,法師會自己動手嗎?領導者追...問: 弟子沒有受戒前盡量按照五戒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受戒以後感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種心態是不是不好,會影響...
【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妄,與佛與心,皆不相應,即伏魔胎。】 這個地方要注意了...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常常是你還沒有斷盡見思惑,還沒有到達目標,你就命終了,壽命有限。 所以大徹大悟之人,十個...晉.蓮宗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頌: 肇起蓮宗福震旦 暢佛本懷垂方便 圓音一闡士歸廬 大法將弘神運殿 一切法門從此流...
憍薩羅國
【法相辭典】
【憍薩羅國】 p1331
上篇:憍與慢 | 下篇:德有二十四種 |
(術語)支那南北兩宗之禪,從宗風之稱呼而云然也。...
一漚
意識
不變易性
中道應本
大生義經
清涼
若食若飲若啖若嘗正知而住
身力及身劣
涅槃樂
法處
心清淨相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窮微極妙的蓮華座

從禪修立場使得自我消融
犯五戒後能懺悔嗎
事必躬親成就不了大事
如何讓自己持戒更圓融
須自量根性,勿唯圖高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