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蘊足論一卷十七頁云:飲諸酒者:謂飲咽啜如上諸酒,名飲諸酒。放逸處者:謂上諸酒、飲已能令心生憍傲;惛醉狂亂,不識尊卑;重惑惡業,皆因此起;放逸所依;名放逸處。即前所說鄔波索迦、於飲諸酒,能善思擇,厭患遠離,止息防護,不作不為,不行不犯,棄舍堰塞,不拒不逆,不違不越;如是名為離飲諸酒諸放逸處。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術語)知解與修行。解理行事也。天台戒疏上曰:於出世道解而勤行,故名解行。勝鬘寶窟中本曰:由解行成就得入初地...共法與不共法。共法是五乘法,不共法是大乘菩薩法,獨一微妙,不與人天聲聞緣覺四乘相共。...於佛教之宇宙觀中,一個世界之成立、持續、破壞,又轉變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續、破壞,其過程可分為成、住、壞、空...(術語)比丘資持一身之諸具分三種,一六物,二百一資具,三長物也。此中六物,屬於制門,通三根之人,必須受持,百...(術語)於佛意有所隱藏不為顯了真實之說者也。又佛意深密,非因人之所測知,故云密意。觀經玄義分曰:佛密意弘深,...梵語 nirupadhi?esa-nirvāna。為「有餘涅槃」之對稱。四種涅槃之一,九諦之一。新譯為「無餘依涅槃」。依,指依身...為報身五種相之一。報身,指佛之果報身。寶性論卷四載,報身之神力自在略有五種,其中,諸業不休息相謂報身攝化眾生...全一卷。又作婆羅門子命終愛念經、愛念不離經。東漢安世高譯於建和二年至建寧三年(148~170)。收於大正藏第一冊。...(術語)遺於後人之教化也。梁高僧傳一曰:夫塔寺之興,以表遺化也。...清淨之財物。非就財物之淨、不淨而言,係指使用者若遠離貪慾所得之財,即稱為淨財。此語一般多用於指檀越等淨信所布...為普賢菩薩之修法,有顯密二法。(一)就顯教而言,即依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及法華經所說,以普賢菩薩為本尊,諦觀諸法實...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經》: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乘彌陀願力攝持,不為平昔妄想攀緣,傾動其心,...有一天,佛陀走出王舍城,到多根樹村。村中有一個婦人名叫藏喜,她看見佛陀遠遠地走來,身影散發也如同太陽般的光芒...這是正常情況,不能說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亂,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但是,要從專心念佛開始,你不能專心你就得找...【原文】 至於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於誦經拜懺做水陸多多...年關已過,啟程出門工作的人多了起來,與此同時,有一種說法也多起來了。 有人認為,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因此...末學障重福薄,無緣出家,煩惱深重,無有智慧。不過靠三寶的加持,依止印祖等善知識,自覺漸漸亮堂。現在不揣愚陋,...故無論粗細妄念,均須起滅隨無而善護修。 妄念有粗有細,粗妄和細妄有什麼不同呢?粗妄,就是對境生心。於順境而喜...問:念佛法門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持名念佛確實是修持淨土法門的一種非常便利直捷的方法。那麼,在...
離飲諸酒諸放逸處
【法相辭典】
【離飲諸酒諸放逸處】 p1431
上篇:離欲邪行 | 下篇:識差別 |
【空空】 p0786 辯中邊論上卷八頁云:能見此者,謂智能見內處等空。空智空故;說名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