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印度正理學派所立之十六種認識及推理論證方式。又作十六句義(梵 soda?a padārthāh)。正理學派以考察十六諦乃到達解脫之要件。而龍樹則於其廣破經、廣破論、回諍論中批判十六諦,並一一破之。十六諦者:(一)量(梵 pramāna),乃獲得真智之方法,有現量、比量、聲量、譬喻量四種。(二)所量(梵 prameya),乃指知識之對像,有:我、身、根、境、覺、意、作業、煩惱、彼有、果、苦、解脫十二種。(三)疑(梵 saj?aya),指對所見事物之特性未明確之知,此乃推理論證之基因。(四)用(梵 prayojana),指解疑之作用。(五)喻(梵 drstānta),指凡人、學者皆認可的推理論證之標準根據。(六)悉檀(梵 siddhānta),即宗義,乃立者之主張。(七)支分(梵 svayava),乃論證之形式,即指五支作法。(八)思擇(梵 tarka),指為了知事物真相,根據其原因,而行深思推理。(九)決(梵 nirnaya),指義理之決定。(十)論義(梵 vāda)。(十一)紛義(梵 jalpa),指為堅守自說,用難難等不正之法。(十二)壞義(梵 vitandā),指自無立論,而以不正之法難他人之立論。(十三)似因(梵 hetv-ābhāsa),指似是而非之因,即不正之因,有不定、相違、問題相似、所立相似、過時五種。(十四)難難(梵 chala),乃指故意將敵者之語曲解,而非難之。(十五)諍論(梵 jāti), 敵者顛倒同法、異法,以非難立者之正確論證,此與古因明之十四過類相當。(十六)墮負(梵 nigrahasthāna),指立者因誤解、不解而致敗北。[百論疏卷上之中、印度六派哲學、印度哲學史、中觀佛教論考(山口益)] p393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梵語 anātman 或 nir-ātman,巴利語 anattan。又作非身、非我。我,即永遠不變(常)、獨立自存(一)、中心之所...【前行有三種】 p0887 大毗婆沙論五十一卷十四頁云:前行有三種。一、不共前行,二、畢竟前行,三、最初前行。...(術語)四劫之一。此世界壞滅已,二十中劫之間,唯為空空雲。俱舍論十二曰:謂此世間,災所壞已。二十中劫,唯有虛...梵名 Ya?odharā,巴利名 Yasodharā。又作耶輸多羅、耶惟檀。意譯作持譽、持稱、華色。又稱羅睺羅母(梵 Rāhula-...或有分為三世間者,謂一切有為法,有三種分類: 一、五陰世間 又名五眾世間,五陰者,色、受、想、行、識之五...資糧(梵 sambhāra),為必需品之意,諸經中每以「資糧」一詞引申為趨向菩提之資本,或謂長養資益菩提之因的諸善法...(1290~1346)日本臨濟宗僧。越後(新潟縣)人。字雪村。號幻空。早年於建長寺師事一山一寧,亦參禪於建仁寺。十八...即以死人、死蛇等五尸繫於天魔波旬,使其不能離去。或謂繫縛天魔之兩手、兩足、頸等五處。法華經三大部補註卷五引章...(名數)八寒地獄與八熱地獄也。梁武帝文曰:啖食眾生,是八寒八熱地獄囚。按翻譯名義集地獄篇云:八大獄外附十六小...梵語 āyuh-sajskāra。又作留多命行。即阿羅漢等由定力以延留自己之壽命。依發智論卷十二載,阿羅漢成就神通得心自...(譬喻)覺悟之力,能破邪執,故以劍為喻。王勃文曰:揮覺劍而破邪山。...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煩惱以...很久很久以前,波羅奈國有個國王名叫夢譽。夜裡睡覺時,他經常聽到遠處的墳墓裡,有個聲音在叫他:喂!大王!喂!大...我們再看第二個概念。這個地方越講越細了。前面先講第一個概念,從一念心安立了真妄;這個地方,我們再發明真跟妄的...從行者身份而成為沙彌,有落髮剃度的儀式,但落髮並不等於升級或升等,而是象徵將以前種種的得意、榮耀或失意、挫折...許多學佛修行的居士們,在思維上犯著一個毛病,那就是以為學佛是出世間法,生活是世間法;學佛是個人的修持,家庭是...當我們發了菩提心,所要處理的,就是內心的問題。發菩提心只是設定一個目標,在過程當中,我們要處理的是云何應住,...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義的人,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人生毫無意思,因而引起消極悲觀...本煥老和尚笑容可掬。 即將到來的11月7日(農曆九月廿一),是本煥老和尚103歲的壽辰。11月初的深圳,清風中夾帶絲絲...
十六諦
【佛光大辭典】
上篇:十六資具 | 下篇:十六羅漢 |
軛有四種,謂欲軛、有軛、見軛、無明軛。障礙離系是軛義,違背清淨故,此亦隨其次第習三求者相應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