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稱內淨。乃第二靜慮四支中之第一支。以信根為其體。俱舍論卷二十八舉出二說:(一)有部異師之說,謂第二靜慮遠離尋伺之鼓動,相續清淨轉。反之,若有尋伺鼓動,相續不清淨轉,如河中有浪,內心等流不清淨。(二)有部之正義,謂內等淨以信根為體,證得第二靜慮,則離初定之染而生定地之信,遠離外之粗動,於內門轉,前念後念等流相續。即信為淨相,離外均流,等同內心,故稱內等淨。[顯揚聖教論卷十九、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九、法界次第卷上] p1237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梵語 madhyama-yāma,巴利語 majjhima-yama。為六時之一。又作夜半。即今午後十時至翌日午前二時之間。(參閱「三...(飲食)Pacakhādanīya,又曰半者佉闍尼,半者佉但尼。譯言五嚼食,五不正食。可嚙嚼而食之五物也。寄歸傳一曰:...佛為眾生說法時之七種語,即: 一、因語,於現在因中說未來之果; 二、果語,於現在果中說過去之因; 三、因果語,...【解行地】 又作解行住、勝解行地。為菩薩修行階位之一,七地之一,十二住之一。即依解而修行,未證真如之前的三賢...【非想非非想處定建立】 p0720 顯揚二卷八頁云:又如經說:超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有想非無想,非想非非想處具...(術語)脫者涅槃三德之一,解脫之德也。得解脫之德,即成佛也。...指法身佛之記莂。為「應身記」之對稱。於法華經本、跡二門中,屬於本門之授記。法華經卷五分別功德品載,無量諸菩薩...(術語)制止貪瞋癡之三毒而不作諸惡也。無量壽經下曰:端心正意,不作眾惡,甚為至極。...子題:滅惡門、生善門 資持記·釋集僧篇:「問:『一切羯磨,生善滅惡二門統收,如何分之?』答:『如諸悔罪治擯滅...【歌利】 或名迦利,或名迦藍浮。此雲惡世,又云惡生,又云無道。西域記云:羯利王,唐言斗諍。舊云歌利,訛也...【俱生法】 p0926 品類足論六卷十五頁云:俱生法云何?謂有為法。有生相故。...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附梁錄。 爾時喜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頗有菩薩...四十二章經 後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對於邪淫的意樂(意樂,包含想、動機和煩惱三方面意思編者),有人會覺得:心裡想一想沒有罪吧!實際上邪念一動,就是...現在很多人對淨土法門並不是太了解,看到淨業行人,念佛求往生,認為這很消極,殊不知淨土法門是大乘佛法,具有著普...在非洲一片茂密的叢林裡走著四個皮包骨頭的男子,他們扛著一隻沉重的箱子,在茂密的叢林裡踉踉蹌蹌地往前走。 這四...在家居士,五欲濃厚,煩惱根深。日逐現行,交錯於前。如沸湯滾滾,安能得一念清涼? 縱發心修行,難下手做工夫。有...《要解》: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 什麼叫無上菩提心?你能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蕅益大師...世間有一類修行人,他也知道修行很可貴,也發心修行,但是他不了解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要究明自心。我們自心,真如...『現生即永受安樂,報終即登九品蓮』 這個是歷來無數聰明智慧之人所祈求的結果。我們所要改造的命運,不單是要改變...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鷲峰山,在大眾前,為諸天魔王、梵王、沙門、婆羅門、天、人、阿蘇羅等演說妙法。 佛告訴舍利子...
內等淨
【佛光大辭典】
上篇:內煮 | 下篇:內道 |
(譬喻)無明能令業種生後世之果,故以米種之糠皮為譬。智度論二曰:佛心種子後世田中不生,無明糠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