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大乘中附佛法之外道。方廣,即方正廣大之意,係指大乘。道人,即「學道之人」意。自語義而言,係指大乘之學者;但據大智度論卷一載,方廣道人乃誤解大乘空之真義,而主張虛無主義之一派。小乘犢子部立補特伽羅說,承認有我之實體;大乘之方廣道人則執著於空之思想(即惡取空),不承認因果。以上二者均為附於佛法之外道,應視為佛教內非佛教之教派。[華嚴經疏卷二十八、摩訶止觀卷十、三論玄義] p1443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又作燃燈會。諸經典中均載,在佛塔、佛像、經卷等前燃燈,即可得大功德;故燃燈係一種供養,後行事化而成為法會。在...(雜語)本為長者之子,而犢鼻褌亦不完者。碧岩五十則頌古曰:個個無褌長者子。...(地名)八功德水之池。在極樂。無量壽經上曰:內外左右,有諸浴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縱橫深淺,...【愛緣取】 p1201 瑜伽十卷八頁云:問:由隨眠未斷、順彼諸法,取皆得生;何故此中但說愛為取緣?答:由希望生故;...能得長壽或遠離病苦之藥。此有二說,一指雪山香藥娑呵(梵 sahā),一指阿伽陀藥(梵 agada)。[北本涅槃經卷二十...【十種身資具】 p0117 瑜伽二卷十頁云:云何十種身資具?一、食,二、飲,三、乘,四、衣,五、莊嚴具,六、歌笑舞...一切經教的內容分為十二類,叫做十二部經,又叫做十二分教。 一、長行,以散文直說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類...(術語)三世如來自此三昧出生,故云佛母真三昧。楞嚴經六曰: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指六大。古代佛教將構成一切萬法存在之元素,立為六種,稱為六大(含廣大之意)。即:地(梵 prthivī)、水(梵 a...(444~509)南北朝僧。東萊(山東掖縣)人,俗姓徐。年十二,投青州道明法師出家,從學經論,博通睿解。受具足戒後...【無諍行】 p1050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九卷六頁云:云何無諍行?答:一切阿羅漢,善達內時,外不如是。若亦善達外時...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
我們在淨土經論的學習當中,要老實。怎麼樣老實呢?比如經典常常講到我們對經典怎麼熟悉,讀誦、書寫、禮拜、念佛、...禪七第一天 不知不覺又一天,你在這裡打坐,打了多少個妄想?一剎那一個妄想,一剎那又一個妄想,一個妄想就是一個...
念佛是大乘佛教的一種重要修行方式,它包括口稱念佛與觀想念佛,或二者兼而行之。現在很多人張口閉口的就說自己每天...有一天,我在上課時說:「如果能放下自我中心,放下分別執著,就不會被煩惱困擾,這樣你就是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了!...
【原文】 佛法貴精不貴多。精貫多。多不能專精。故提綱挈領之道。不可不急講也。綱領者。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不...
過去世尊與眾多弟子都是靠著雙腳,一步一步邁向弘法之路,沿途隨緣教化無數。一日正好走到河邊,佛陀便請隨行弟子取...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多借宿人家。僧侶,更是如此。 借宿,我們自然會想到:此處...各位善知識:《孝經》: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孝經中,孔子說,孝,道德的根本,言教...
方廣道人
【佛光大辭典】
上篇:方廣寺 | 下篇:方論師 |
因明用語。所立法不成,梵語 sādhya-dharma-asiddha。因明三十三過中,同喻(由正面來說明之例證)五過之一。於因...
然燈會
無褌長者子
功德池
愛緣取
不死藥
十種身資具
十二部經
佛母真三昧
元素
寶亮
無諍行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學習淨土經論要老實 要做鈍功夫
佛源老和尚禪七開示

稱誦佛號就是念佛嗎
聖嚴法師:把自我的立場放下

佛法貴精不貴多

得遇善師令我們免受沉淪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