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1~1615)明代律僧。古林派之祖。江蘇溧水人,俗姓楊。字古心。早年喪父,由母撫育成長。嘉靖三十一年(1552)母歿,而感世緣虛幻無常,遂於萬曆十年(1582,一說嘉靖年間)依攝山棲霞寺之素安出家。後讀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誓從文殊菩薩受戒,遂赴五台山,夙夜虔勤懇求。一日恍惚之間,從一老嫗受僧伽黎衣,觀見菩薩,頓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門,視大小乘律如從胸中流出。歸鄉途中,經南京,偶遇長干寺(報恩寺)塔修治之際,因安置眾人所不能舉之塔頂,故得優波離再來之稱。萬曆十二年,改南京定淮門內馬鞍山之古林庵為寺,神宗賜「振古香林」之額。歷住靈谷、棲霞、甘露、靈隱等諸寺,開壇授戒三十餘處,徒眾約萬餘人。萬曆四十一年,神宗嘉譽之,賜紫衣、缽及錫杖,並詔建龍華大會於五台山聖光永明寺,授千佛大戒,賜號「慧雲律師」。編有經律戒相布薩軌儀一卷。萬曆四十三年十一月示寂,世壽七十五。世稱中興律祖,法系稱古林派。[梵網經菩薩戒初津卷七、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記卷下、大昭慶律寺志卷八、清涼山誌卷八、新續高僧傳卷二十八、中國佛教史卷四、金陵古跡圖考] p237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六根無五寂靜相攝受三種苦果】 p0315 瑜伽九十二卷五頁云:復次於其六根、如前所說五寂靜相、不寂靜故;當知攝受...【逆觀緣起齊識轉還】 p0928 瑜伽九十三卷七頁云:復次世尊在昔為菩薩時,處菩提座,依緣起門,逆次而入;先緣...(?~1272)元代僧。海鹽(浙江)人。號麗水。志氣超邁,博究經史。性樂山水,至元年中游五台、峨眉、伏牛、少室等...濟緣記釋云:「義加中,初科,初結數反古。必下,正示義加。義有歸者謂歸不足。注引舍戒,睡狂如上,出在他部;醉及...(術語)禪為梵語禪那之略,譯曰思惟修。新譯曰靜慮。思惟修者思惟所對之境,而研習之義,靜慮者心體寂靜。能審慮之...原為日本修驗者負笈時,墊於肩上之布片。後為巡禮者所穿著之衣。為一種無袖而如羽織(日本人穿著於和服上之外衣)之...(術語)三明與三慧也。無量壽經下曰:得深禪定諸通明慧。同慧遠疏曰:明謂三明,慧謂三慧。...1、煩惱障和所知障。煩惱障又名惑障,即貪瞋癡等煩惱,能使眾生流轉於三界之生死,因而障礙涅槃之業,故名煩惱障;...戒本疏·百眾學法:「問:『如上明相(兩土著法、高下分齊),裙以繩束;如律文中,有帶系者?』答:『此以帶繫於繩...(雜語)譯曰新驢屎。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治病合藥經。...即悉地之國土宮殿,乃真言行者在觀心上所現之境。共有三品:(一)上品,即密嚴佛國,此佛國出於三界之外,而非聲聞、...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起佛號,這就是禪淨雙修--自他俱念。這三種念佛有什麼特色呢? 其實惟念自佛不算是淨土法門,惟念他佛跟自他俱念才...因果問題,屬於佛教的基礎理論,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弄清因果問題,是學佛的...一個母親懲罰了自己5歲的女兒,因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貴的包裝紙剪壞了,是那種很少見的金色。當看到女兒用這卷包...古往今來有很多道德君子,給我們做了惜福的好榜樣。特別是自己家裡富的人,要體恤、幫助那些窮親戚。 我們看范仲淹...整個大乘佛法的止觀修學,有二個重點:第一個云何應住,第二個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麼安住?這是根本問題,就...般若咒 般若心經曰。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蓋指般若為咒。非指揭諦揭諦四句也...名觀世音者,以菩薩因中由觀聞性而證圓通,果上由觀眾生稱名之音聲而施救護,故名為觀世音也。 普門者,以菩薩道大...佛陀把五陰的相貌講出來,讓我們提高警覺。五陰的真實相是什麼?你清楚了,你就不容易被五陰的魔境所轉。 真本無陰...
如馨
【佛光大辭典】
上篇:如寶 | 下篇:如聾如啞 |
(術語)Dhyāna,又作馱演那,馱那演那。定名七種之一。譯為靜慮。舊稱,禪那,譯言思惟修。俱舍寶疏二十八曰: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