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二乘人之自利修行。自調,即自我調伏;自度,即自行解脫。二乘人不起利他弘願,唯持戒以自求調伏,修智慧以自求度脫。天台家等多用此語貶二乘之自利。據大智度論卷六十一載,二乘之福德皆由自調、自淨、自度所致。(一)自調,以持戒而得,乃修行正語、正業、正命。(二)自淨,以修禪而得,乃修行正念、正定。(三)自度,以智慧而得,乃修正見、正思惟、正方便。[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七之四、天台四教儀集註卷中] p2535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參禪參到進退維谷處,請人代下一語,以為撥轉,而得轉身自在,乃至於轉迷為悟。...具有大悲心之菩薩。即指觀世音菩薩。[請觀音經](參閱「觀世音菩薩」6953) p861...【勝解行菩薩】 p1105 雜集論十三卷十二頁云:勝解行菩薩者:謂住勝解行地中,成就菩薩下中上忍。由其安住菩薩種姓...(名數)又曰六界。地水火風空識也。此六法週遍一切法界,而造作有情非情,故名為大。蓋非情為五大所成,而有情為六...(術語)慈悲與智慧也。此為佛菩薩所具一雙之德,稱曰悲智二門。智者,上求菩提,屬於自利,悲者,下化眾生,屬於利...(術語)畢竟斷之對。暫時押煩惱之種子,依有漏道之力,故觸緣乃再為現行之斷也。經部所立。...(名數)三忍有三種,無量壽經第四十八願舉聲聞者得三法忍之願,而言第一法忍第二法忍第三法忍,未舉其法忍之名,因...【置記】 p1255 瑜伽八十一卷十五頁云:四者、置記。由四因緣,默置而記。謂無體性故。甚深等故。此廣如前思所成地...【身界】 p0675 品類足論二卷十三頁云:身界云何?謂身、於觸,已正當觸;及彼同分。...(經名)一卷,唐玄奘譯。小乘部之攝。釋十二因緣之義。...(術語)六念之一。憶持而不忘布施之功德也。...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問: 在科技發達的傳媒時代,佛教的雜誌五花八門,身為一個佛弟子應該如何選擇才不會被誤導?或者應該不要看雜誌?...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在一切修清淨心的行門當中,念佛一法是最為直接、最為圓頓。為什麼呢?我們常常說幾句話,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各位尊敬的護法居士大德,每年的九月份,也就是水陸法會前的一個月,我們都會召開義工大會。這二十年來,承蒙這些舊...為什麼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調伏,因為你安住錯誤,你的心就向外攀緣,修行先找到生命的立足點,安住在清淨的...為什麼學佛要先從做人下手?太虛大師說,學佛先學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譯,意譯是覺悟的人,並...現代有許多人不讀經典,把《周易》當作所謂算命的書,實在是非常悲哀的事情,不知道《周易》是古代先民對大自然運行...1、合十 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對佛法信眾言,這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
自調自度
【佛光大辭典】
上篇:自撲法 | 下篇:自融 |
即唐代之密宗高僧善無畏三藏所傳之曼荼羅。為密教胎藏曼荼羅之一。阿闍梨,乃指善無畏三藏。依大日經疏卷六所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