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冷熱自知。水之冷與暖,唯有飲者自知,而無法說明。以此而比喻悟之境界亦唯有悟者自身領受而無法告知他人。景德傳燈錄卷四蒙山道明條(大五一·二三二上):「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p2788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由無明及我執,而惑障以起。言惑障者,迷妄之心,迷於所對之境,而顛倒事理,謂之惑。煩惱能障礙聖道,故名障。皆煩...指由智慧所引發之行為,乃達於空理而為之諸善事。維摩經菩薩品(大一四·五四三下):「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密教法具之一。又作金鈴。其中西藏密教所用者又稱藏鈴。為督勵眾生精進與喚起佛、菩薩之驚覺所振搖之鈴。即於修法中...(書名)發智論與六足論也,薩婆多宗之根本論有七論,其中發智論最該博,故謂之身論。他六論名為足論。...(術語)為禪門教外別傳本分之命令,棒喝之外不立一法,謂之正令。碧岩序曰:提掇正令。同種電鈔曰:正令乃本分之令...為字界與字緣之併稱。字界,梵語 dhātu,乃梵語文法中動詞之語根,又作語界、字元、字體。字緣,梵語 pratyaya,又...烏仗那,梵名 Udyāna。又作烏孫國、烏長國、烏場國、烏纏國、烏萇國。位於北印度健馱羅國北方之古國名,相當於今興...指苦、空、無常、無我等有漏果報之四種行相。乃四諦十六行相中「苦諦」之四種行相。俱舍論卷二十六(大二九·一三七...唐代僧。又稱安壽大和尚。據藏文史籍載,師曾為吐蕃讚普松贊干布(即棄宗弄讚王)迎請赴藏,與藏族譯師吞米桑布札、...亦名:突吉羅篇諸戒伽藍內外通犯 資持記·釋釋相篇:「(眾學篇)已前諸戒,(戲笑戒已前)並謂入聚落中乖越威儀,...(術語)意乃第六識,是支配一身之所。又為發生萬事之場處,故曰地,猶言心地。唯識論五曰:意地感受,名憂根。宗鏡...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共摩訶比丘僧二萬二千人俱,...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
簡單地講就是我們一念心性的隨緣不變之體當中,個人的煩惱業力而循業發現,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一念的妄動。當然這個動...昔日,在舍衛國有一富可敵國的婆羅門長者,名叫藍達。為了彰顯自己的名聲,連續五年,不惜竭盡家財,以外道祈福之法...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掉以後,你的罪業就開始改變了。我講實在話,你要懺悔業障,你...
慈,就是犧牲自己而施與他人之安樂;悲,就是同情他人而急欲救其痛苦。《大乘義章》曰愛憐曰慈,愴惻曰悲,又曰慈能...
剃度出家在年齡上有何要求?一般說來,我國當前對於出家為僧在年齡上有所限制,小於七歲或大於六十歲,不宜出家為僧...從前,在瀾滄江邊的大山深處,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寨子。許多年來,寨子裡的百姓一直過著衣食無憂,幸福吉祥的生活。可...
為什麼我們念觀世音菩薩,一念觀世音菩薩就靈了?因為觀世音平常觀察一切眾生,聽眾生的音聲,這是利他。觀自在是自...
怎麼樣建立信心?一般來說,從信心建立來看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頓信,頓然相信。就是此世的念佛行人,宿世曾經修過念...
冷暖自知
【佛光大辭典】
上篇:冷坐 | 下篇:別五時 |
指宋代曹洞宗僧智通景深。景深參訪寶峰惟照時,惟照囑以「全身放下,方有自由之分。」景深於當下體得大死一番之道理...
惑障
慧業
金剛鈴
發智六足
正令
字界字緣
烏仗那國
四行相
大天壽和尚
眾學篇諸戒伽藍內外通犯
意地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僧伽吒經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外在的世界究竟從何而來
佛為長者說四種施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茗山法師日行一善的神奇效驗

百歲奇僧預知時至,選定奇人繼任住持
巨人與螞蟻

念地藏王菩薩,為什麼也要感激觀音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