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kāya-vijñāna,巴利語 kāya-viññāna。五識之一,六識之一,十八界之一。以身根為所依而了別觸境之心識。觸境有地、水、火、風、滑性、澀性、重性、輕性、冷、饑、渴等十一種。復次,關於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即勝義根)所依之大種是否為身識所緣,大毗婆沙論卷一二七舉出兩種說法,一說五色根不可觸,故不發身識,因而所依之大種於現在亦無發身識之義;一說身根所依之大種極為鄰近,故不能發身識,其他色根之大種則皆得為身識之所識。又身根所依之大種,為其他身識所緣之境,故亦得名為身識之所識。此外,係屬於欲界之身識,通善、不善、無記等三性;在色界初禪,身識與修所斷之煩惱相應,攝於有覆無記;在無色界,以無所依之根成就,故不生身識。[識身足論卷三、卷六、品類足論卷一、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一、卷七十三、雜阿毗曇心論卷一、俱舍論卷二、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二](參閱「大種」878、「五識」1209) p3019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人名)Aśoka,舊稱阿恕伽。新稱阿輸迦。譯曰無憂。西紀前三百二十一年頃,於印度創立孔雀王朝之旃陀掘多大王(C...(術語)公案名。言本來無一物之消息。即向上屋裡,空界無物。今一物亦不將來之意也。從容錄第五十七則曰:嚴陽尊者...【常轉】 p1011 瑜伽八十二卷十四頁云:云何常轉?謂穿穴已;復還淨處。...梵名 Sajyuktāgama,巴利名 Sajyutta-nikāya。音譯作散瑜乞怛迦阿甘。凡五十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收於大正藏第...子題:三輪教化、神足輪、說法輪、憶念輪、證有二、事證、理證、戒學是憶念輪收、化行二教、化教、行教、戒律一宗局...(術語)其形體狀況如異物謂之變,恰如代以他物謂之易。【又】變易生死也。法華科註曰:雖離分段,而未離變易,故非...梵語 akarmaka 或 akrtrima。指無因緣之造作。又指心無造作物之念,如無作三昧;或謂不假身口意之動作而自然相續之...(術語)賢首所立十宗之一。相為所緣之境,想為能緣之心,謂絕離心境頓顯理性之宗旨也。即五教中頓教之所宗是也。五...(一)七淨華之異稱。(參閱「七淨華」105) (二)指初地菩薩願求淨土之七種清淨相。即:(一)同體淨,係就土體之無別而...(術語)又云常光一尋。化身佛之常光明,其徑一丈也,是為常光,故不別言放光。智度論八曰:問云:如來何故常光一丈...悉曇宇 (u)。又作烏、污、優、屋。悉曇十二韻之一,五十字門之一。金剛頂經釋字母品謂,塢字門,表一切法譬喻不可...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在寺院裡,經常有好多遊客或是居士來求教,問題多是關於世俗煩惱的煎熬。 人為何會如此煩惱?在佛法看來,是因為放...要說佛法能使人離苦得樂,先來說明苦,迫惱身心,使人們不得安然謂之苦。世間苦事無量,如三苦、八苦、十苦、百苦說...21世紀是科技與市場迅猛發展的世紀,也是人們對精神故園安心立命尋覓最切的世紀。向外馳騁的陽剛力勢越強,向內收斂...人生是苦是美,要看站在什麼角度去看、用什麼心情去感受而定。若是站在感恩的角度、抱著知足惜福的心境,那麼每天所...【原文】 智者入滅,曰:吾不領眾,必淨六根;由損己利人,止登五品。南嶽亦自言:坐是止證鐵輪。二師雖是謙己誨人...問: 在家佛弟子該如何修行?早晚課該誦哪些經?時間為多久為合適? 大安法師答: 在家的居士,隨分隨力,一般還是...2009年冬至2010年春,夢參老和尚南行弘法之行的首站來到了上海,原本計劃2009年12月26日前往覆旦大學「學佛講壇」開...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觀音菩薩,莊嚴面相,兩耳垂肩,目光慈悲,下巴飽滿。我就想,這就是福報相啊。什麼時候能修...
身識
【佛光大辭典】
上篇:身器 | 下篇:身證 |
(術語)梵語,鄔波馱耶Upādhyāya,譯曰親教師。親受教之師也。略曰親教。舊所謂和尚也。寄歸傳三曰:鄔波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