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巡拜、巡歷、順禮。日本佛教界又稱之為遍路、回國、寺巡。即巡迴參拜與佛、菩薩、祖師等有關之聖跡靈場或佛寺等。在印度,有巡拜八大靈塔(即釋迦之誕生地藍毗尼園、開悟地伽耶、最初說法地婆羅捺城鹿野苑、入滅地拘尸那城、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曲女城、王舍城、廣嚴城)及其他佛跡或與佛弟子有關之古跡的風氣。阿育王亦曾赴各地巡禮,並於各地立塔。我國曆代前往印度求法之僧侶,更不忘赴佛跡巡禮,如法顯、智猛、曇無竭、宋雲、玄奘、義淨、慧超、悟空等人,皆以學習正法、請回梵經、巡禮佛跡為主要之西行目的。
在我國,文殊之五台山、普賢之峨眉山、觀音之普陀山合稱三靈山,加上地藏王之九華山,則稱四大名山,頗負盛名。到我國之日僧,亦至各道場巡禮,奈良朝來我國之日僧,于歸返日本後,又至諸地佛寺參拜之修行,即襲自我國。
在日本,巡禮近畿地方之觀音靈場(西國三十三個所),稱為西國巡禮;巡禮四國地方之弘法大師遺跡(四國八十八個所),稱為四國遍路;巡禮模仿彌陀四十八願所選之四十八寺,稱為四十八願所巡;巡禮諸國著名之社寺,稱為千社參。巡六十六個國之靈場,須納法華經六十六部(略稱六部)。其他如南都七大寺、睿山之三塔、高野山、二十五靈場(法然之靈跡)、二十四輩(親鸞門人之遺跡)等,皆按各宗之信仰,選出某些靈場供人巡禮。
於巡禮之際,所奉納之經卷或少許之米錢,稱為納經。貼順禮札(紙片上書寫氏名、年月日等)者,稱為納札。納札多使用印刷之千社札。[有部毗奈耶卷五、阿育王傳卷二、法華傳記卷六、參天台五台山記、入唐求法巡禮行記、類聚名物考卷二十五、卷二十八](參閱「四塔」1780) p2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