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通稱講述菩薩戒授受儀規之著作。據天台智顗之菩薩戒義疏卷上載,此類撰述有六種,即:梵網本、地持本、高昌本、瓔珞本、新撰本、制旨本等。其他尚有十數種,如:(一)受菩薩戒儀,全一卷。南朝慧思(又作惠思,513~577)撰。又稱受菩薩戒法、受菩薩戒文。收於卍續藏第一○五冊。內容敘述大乘戒法授受之次第,其次第略如下:請引、觀五法、興三願、發四弘誓願、請戒師、問難法、正受戒、廣願等。本戒儀為我國最早之大乘受戒儀規,然續高僧傳卷十七、大唐內典錄卷五等,均未指出本戒儀為慧思之作。(二)授菩薩戒儀,全一卷。唐代湛然(711~782)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五冊。列敘戒儀十二門:開導、三歸、請師、懺悔、發心、問遮、授戒、證明、現相、說相、廣願、勸持等。(三)大唐三藏法師傅西域正法藏受菩薩戒法,唐代慧沼撰。收於卍續藏第九十八冊勸發菩提心集卷下。(四)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三卷,唐代新羅僧義寂撰。其卷上依瑜伽師地論之菩薩地之說,立菩薩戒儀八門:請師、求力、乞戒、長養淨心、問緣、正受、啟白請證、禮退等。(五)授菩薩戒儀式,宋代遵式(964~1032)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一冊金園集卷上。列敘戒儀十科:開導信心、請三寶諸天加護、歸依三寶、請五聖師、下座佛前乞戒、發四弘誓願、開遮問難、三番羯磨、請佛證明、示持犯戒相等。(六)授菩薩戒儀,宋代知禮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一。列敘戒儀十二科:求師授法、策導勸信、請聖證明、授三歸依、召請聖師、白佛乞戒、懺悔罪愆、問無遮難、羯磨授戒、略說戒相、發弘誓願、結撮迥向等。(七)授大乘菩薩戒儀,宋代元照(1048~1116)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五冊芝苑遺編卷中。列敘戒儀十門:求師授法、請聖證明、歸佛求加、策導勸信、露過求悔、請師乞戒、立誓問遮、加法納體、說於示誡、嘆得發願等。(八)受菩薩戒法,全一卷。又稱受菩薩戒法並序。宋代永明延壽(904~957)撰。收於卍續藏第一○五冊。本書分為序與受戒法二部分,受戒法已散逸,僅餘序文部分,內容系以教禪一致之學說為基礎,記述授受菩薩戒之功德,並謂菩薩戒為一切行之根本。(九)禪門授菩薩戒儀,全一卷。明代隱元隆琦(1592~1673)撰。(十)和菩薩戒文一本,收於敦煌本史坦因第一○七三號之後段,完成於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十一)出家人受菩薩戒法,敦煌本伯希和第二一九六號。(參閱「授菩薩戒儀」4589) p3107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亦名:學家受食戒制意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提舍尼三)學家受食戒。凡受施之法,宜自限量,不容過分。今此學家...戒本疏·九十單提法:「問:『何故有看覆,無自覆者?』答:『不看房成,有受用義;自覆招譏重,故不許用也。或可從...(本生)智度論四云:菩薩過一阿僧祇,還從一起,初阿僧祇中心不自知我當作佛不作佛。二阿僧祇中心能知我必當作佛,...梵名 Kijnara,巴利名 Kinnara。又作緊捺洛、緊拏羅、緊擔路、甄陀羅、真陀羅。或稱歌神、歌樂神、音樂天。kij 為疑...尼連禪,梵名 Nairajanā,巴利名 Nerajarā 或 Nirajarā。又作希連禪河、尼連禪那河、尼連然河、泥連河、熙連河、...(術語)回權大乘之心而歸入一佛乘之法也。...(名數)於有所依之義。三論之嘉祥依三種之所依立三種之二諦。一、本於二諦,佛出世先有空有二諦之理,是為佛二諦根...為傳說中樹立於閻魔王身側之標幟。杖頭有赤白雙童之首,係混合閻魔王經常攜帶之檀荼幢與俱生神(察知人間善惡二業之...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東勝身洲其狀如半月形,其人身形勝故,名勝身洲;南贍部洲其狀上大下小,...【智波羅蜜多】 為十波羅蜜多之一,修唯識行,入修道位,修十種勝行,十勝行即是十波羅蜜多,其中第十即是智波羅蜜...【俱盧舍】 p0926 大毗婆沙論一百三十六卷四頁云:卽五百弓,成摩揭陀國一俱盧舍;成北方半俱盧舍。所以者何?...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舍利弗尊者率領眾多比丘經行,而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那律、離越、迦旃延...佛陀時代,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受到舍衛國琉璃王的侵滅之時,當時迦毗羅衛的統治者是佛陀的堂弟摩訶男,是虔誠的佛教...問: 為什麼同樣都是在學佛,有的人越學越不順心,有的人越學越有福,原因在哪裡。 方海權答: 原因在於有沒有如法...因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轉動,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別。這個地方有三段。 辛一、隨自在者智轉 得自在菩薩,由勝解...本文從經典中選取了十二個形象的比喻,目的在於揭露美色的真相,警告人們貪色的過患。具體分美色、貪淫好色、貪淫好...佛陀住世時,眾僧日中一食,托缽化緣畢,或在山林間經行,或於樹下靜坐思惟諦理,個個攝心專注,精進行道。 一天,...好甘草(半斤) 川貝母(四兩) 杜仲(四兩) 用六斤水,將三味藥共煮。及至水熬去一半,去渣。用上好紅糖一斤,放...持名一法,最為末法透機之法。善導雖疏觀經,實最重持名一行。不觀末法眾生,神識飛颺,心粗境細,觀難成就。大聖悲...
受菩薩戒儀
【佛光大辭典】
上篇:受疏之法 | 下篇:受新歲經 |
Shijiamoun 佛教創始人。本名悉達多,意為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答摩(瞿曇)。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