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vedanā-skandhāh,巴利語 vedanakkhandha。指苦、樂、舍等「受」及眼觸等所生之諸種感受之積聚:亦即肉體之感受與精神之知覺等的感受作用。乃五蘊之一。此外,諸受之集合,亦稱受眾。據大智度論卷六十八載,百八種煩惱等諸受之和合,稱為受眾。(參閱「五蘊」1212、「受」3096) p3110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因明入正理論】 印度商羯羅主造,唐代玄奘譯,全一卷。作者商羯羅主,是陳那論師的弟子,因陳那所著之『因明正理...云何名為苦速通行?如世尊說。諸有苾芻。由五取蘊。陵辱傷毀。彼因如是五種取蘊逼切拘執。如扼重擔。乃至命終。恆常...古代印度外道十六宗之一。又稱計常論、伊師迦外道(梵 īsīkā)。主張我及世間一切有為、無為諸法,皆是常住不變...(術語)諸佛大慈之光明也。讚阿彌陀佛偈曰:慈光遐被施安樂。...指:(一)身離非心,謂身出家心不出家,身雖參與法侶,心猶顧戀世俗生活。(二)心離非身,謂身在家心出家,身雖受用妻...【一剎那量】 p0007 俱舍論十二卷一頁云:何等名為一剎那量?眾緣和合,法得自體頃。或有動法,行度一極微。對...(術語)阿彌陀佛也。具廣大集會之德,故有此名。十方眾生往生集於極樂,其法會盛大,全為彌陀之德故也。...亦名:諸眾安居篇、安居篇 羯磨疏·諸眾安居篇:「諸眾安居法篇第六。……就文分二,初明住法,後出界法。初為五:...界有十八,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為解釋經論及其文句所設之四種釋例。略稱四釋。凡有三家不同之說:(一)天台四釋,乃天台大師智顗解釋法華經所用之釋...(術語)四句分別之時,謂第四句第一亦非第二亦非也。又曰雙亡。...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古人說: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實這個話是從果上講的,重點是為什麼嚼得菜根香?因為慾望很少,慾望少口味就淡...宋朝範文正公仲淹,他的母親去世後二十一天,夢見亡母哭著對他說:我因為在陽間造惡業,被泰山府君羈押,日夜受苦難...癘疾獲瘳 齊代高僧僧遠法師,常住梁州薛寺。法師平日不修細行,跟俗人往來密切,飲食葷素。 一天,忽然夢到神人咬牙...眼觀色、起心動念;耳聽歌舞倡伎。眼看舞,耳聽唱,戴香華鬘、香塗身種種的,都是人假相,哪有些真的!眾生就執著。...佛陀在舍衛國傳法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心智昏鈍不明,完全不能體會佛陀苦心的教導。他貪愛色身的快意舒適,每日飽食後...以怎樣的心態來念佛? 用欣求極樂,厭離娑婆的心念佛,並非念佛等死。彌陀名號有無量德,稱名則具德滅罪增福,以名...供齋 第一個,供齋。所謂供齋,通俗地說就是你們拿錢請寺院的師父吃飯,又叫齋僧。有人問釋迦牟尼佛,怎樣修福最快...一、修行功夫貴恆常 很多初發心的人來問:老和尚!弟子們在靈岩山寺打佛七,日日跟著維那、悅眾師父們精進用功,太...
受蘊
【佛光大辭典】
上篇:受職灌頂 | 下篇:受體隨行 |
(Borobudur)意譯為山上之精舍。又作波羅浮屠、闍婆羅浮屠。為極壯觀之佛教聖地。位於印尼爪哇島中部日惹市(Dj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