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卷。後秦僧肇撰。全稱維摩詰所說經註。又作注維摩、注維摩、注維摩經、淨名集解。收於大正藏第三十八冊。鳩摩羅什譯出維摩經之後,僧肇遂根據其師之說與道生、道融之說而發抒己見,闡釋維摩經之旨意,完成此書,成為我國佛教思想界極具影響力之書。
本書卷首所附僧肇之序文敘述「本」、「跡」之觀點,以洞察維摩經之本義,並將法華經等之深奧教理相通互會。本文內容系依經文先後加以解釋,而為我國註解維摩經之始。其後,智顗之維摩經玄疏六卷、文疏二十八卷,與隋代慧遠之維摩經義記八卷、吉藏之維摩經義疏八卷、略疏五卷等,均為根據維摩經所作之研究書,亦皆以本書為藍本而成。另有窺基之說無垢稱經疏十二卷則系根據玄奘譯之維摩經(說無垢稱經六卷)所註釋者,然多少亦參照羅什所譯之維摩經與本書之說法。
維摩經本成立於印度,自古以來即備受重視,傳說世親(梵 Vasubandhu)曾著維摩經論(今已散逸)。羅什之維摩經觀乃直接採用印度本土之解釋;而道生等人則根據中國人之看法著書立論,故其內容與注維摩于思想史上深具意義。要之,於古維摩中,因僧肇之皈入佛門,遂將羅什之新譯加以發揚,並透過其老莊學之素養,而展開解釋維摩之新天地,其例證可見於本書各處。又本書不僅於東方哲學、禪宗中具重要之價值,更以發揮大乘佛教之精髓為其一大特點。[肇論新疏卷上、出三藏記集卷十五道生傳、梁高僧傳卷六、新編諸宗教藏總錄卷一] p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