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分別心。即對現前之事物產生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丑、好壞等種種之差別觀感,此種取舍分別之心乃障礙佛道修行之妄想情執。 p4158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為「客善」之對稱。一般世俗之人倫道德規範(指忠孝、十善等),稱為舊善。反之,佛教所說宗教之善行(三歸、五戒等...為「生變」之對稱。唯識家就諸識之變諸法,分別為因能變(生變)和果能變(緣變)兩種。果能變之變,為變現之義,非...(術語)Prajāpāramitā,新譯家謂為般若波羅蜜多。於六波羅蜜及十波羅蜜中,皆為第六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經中,雖...【識界】 p1432 瑜伽二十七卷三頁云:云何識界?謂眼耳鼻舌身意識。又心意識三種差別。是名識界。 二解 俱舍論一卷...(儀式)謂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之四日上堂也。此外朔望之兩日別有祝聖上堂,通計之恰是每五日一參,故...(一)指十二緣起之一。(參閱「十二因緣」337、「生」2056) (二)梵語 livga 或 avga-jata。音譯作鴦伽社哆。意謂男...發大心修大乘法的行者所受持的戒律。依梵網經菩薩心地品,其戒相為十重戒,四十八輕戒,這是出家菩薩戒;若依優婆塞...(菩薩)大日如來之稱。大日經七曰:隨善逝子,所修習。...【四種遠性】 p0430 俱舍論二十一卷十二頁云:所言遠分、遠性有幾?頌曰:遠性有四種,謂相治處時,如大種尸羅,異...(譬喻)又作玉毫。佛之白毫相也。豪為毫之借字。慧琳音義十一曰:玉豪,假借字也,正體從毛作毫。言玉毫者,如來眉...子題:定行心中、定行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所見異者, 定行心中 見諸惡像,言見好相也;及被人問,答他異本所見...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
佛在世的時候,印度的西面有一個偏僻的民族叫盧舍那,那個地方的人生性比較好鬥,大多比丘都不敢去那裡弘法,所以那...
念佛是長是久,各人因緣善根有差異。但無論他念佛時間的長久,衹要具足信願,都能往生。《觀無量壽佛經》講的臨命終...
《法華經》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 那麼什麼是權法呢?權法就是在因緣上的修證。佛陀為了滿足...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貴的餐廳裡,一直抱怨這樣不對,那樣不好。侍者耐著性子直賠不是。 但這位富婆的氣焰...
一九一七年,我四十三歲,在營口開藥鋪,每天除看經外,還附帶著出診。如遇有錢人,看病吃藥全要錢,遇窮人則施醫施...永平寺裡,有一位八十多歲陀著背的老禪師,在大太陽下曬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禪師看到以後,忍不住的說:長老!您年紀...問: 在五戒的大妄語中,佛陀嚴禁弟子宣說過人之法,請問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佛菩薩的感應? 淨界法師答: 過人法,它...1、別人給倒水時、不要幹看著、要用手扶扶、以示禮貌 2、別人對你說話、你起碼要能接話、不能人家說了上句、你沒了...
涉境心
【佛光大辭典】
上篇:湧泉騎牛 | 下篇:浮山九帶 |
1、眾生的身心,分內外二界,身體是外界,心意是內界。 2、六界中,地水火風空五界叫做外界,第六之識叫做內界...
舊善
緣變
般若波羅蜜
識界
五參上堂
生支
菩薩戒
善逝子
四種遠性
玉豪
所見異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保持正念去面對一切

剛念佛不久的人沒助念,能往生西方嗎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不說最後一句話
